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安全保密论文

ETC系统中金融IC卡安全性研究与实践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7页
    1.1 项目背景第10-11页
    1.2 项目来源及意义第11-12页
    1.3 金融IC卡行业应用现状第12-15页
    1.4 论文的主要工作和结构安排第15-17页
第二章 IC卡原理及PBOC2.0 加密技术基础第17-30页
    2.1 IC卡的分类与比较第17-18页
    2.2 CPU卡工作原理和COS第18-21页
    2.3 PBOC2.0 采用的加密算法分析第21-29页
        2.3.1 加密技术基础第21-23页
        2.3.2 对称加密算法第23-25页
        2.3.3 非对称密钥算法第25-27页
        2.3.4 DES与RSA算法比较第27-29页
    2.4 本章小结第29-30页
第三章 基于PBOC3.0 国密算法的研究第30-38页
    3.1 PBOC3.0 概述第30-32页
        3.1.1 EMV组织与EMV迁移第30-31页
        3.1.2 国内PBOC标准的演进第31-32页
    3.2 金融IC卡采用国密算法的论证第32-37页
        3.2.1 SM2椭圆曲线数字签名算法与RSA、ECC的比较第32-34页
        3.2.2 SM3密码杂凑算法与MD5的比较第34-35页
        3.2.3 SM4分组密码算法与DES的比较第35-37页
    3.3 结论第37页
    3.4 本章小结第37-38页
第四章 ETC系统中金融IC卡交易算法的改进第38-51页
    4.1 ETC系统概述第38-41页
    4.2 ETC系统中IC卡信息安全第41-43页
        4.2.1 安全分析第41-42页
        4.2.2 ETC系统的安全性需求第42-43页
        4.2.3 IC卡的安全性需求第43页
    4.3 IC卡交易算法的改进方案第43-50页
        4.3.1 IC卡认证算法的改进(SM2,SM3)第43-48页
        4.3.2 信息传输加密算法的改进(SM4)第48-50页
    4.4 本章小结第50-51页
第五章 ETC储值卡潜在攻击风险及防范第51-58页
    5.1 OBU增加PIN码认证模式的引出第51-53页
        5.1.1 现有OBU插卡模式的安全隐患第51页
        5.1.2 OBU与IC卡交互认证方案第51-53页
        5.1.3 小结第53页
    5.2 攻击风险分析第53-57页
        5.2.1 中间人攻击定义第53-54页
        5.2.2 PBOC标准的缺陷和潜在的中间人攻击风险第54-55页
        5.2.3 抗中间人攻击的解决方案第55-57页
    5.3 本章小结第57-58页
第六章 ETC储值卡充值及扣费功能的安全实现第58-73页
    6.1 ETC储值卡应用文件设计第58-64页
        6.1.1 IC卡的文件结构第58-59页
        6.1.2 ETC储值卡文件系统设计第59-64页
    6.2 安全充值交易的实现第64-70页
        6.2.1 APDU指令及工作流程第64-66页
        6.2.2 银行柜台ETC储值卡充值画面第66-67页
        6.2.3 充值交易界面代码第67-70页
    6.3 安全消费(扣款)交易的实现第70-72页
    6.4 本章小结第72-73页
第七章 总结及展望第73-75页
    7.1 全文总结第73-74页
    7.2 工作的展望第74-75页
参考文献第75-79页
致谢第79-80页
攻读工程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第80-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广饶县工业产业转型升级的政府职能研究
下一篇:基于J2EE的某金融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