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思勉《新式高等小学历史教授书》研究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绪论 | 第10-14页 |
第一节 选题缘由 | 第10-11页 |
一、民国历史教育对当今历史教育的借鉴意义 | 第10页 |
二、当今的历史教育存在诸多的不足 | 第10页 |
三、教学创新的需要 | 第10-11页 |
第二节 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一、民国历史教育教授方法的著作 | 第11页 |
二、《新式高等小学历史教授书》的研究 | 第11-12页 |
第三节 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一、文献研究法 | 第12页 |
二、逻辑分析法 | 第12-14页 |
第一章 《新式高等小学历史教授书》的编写背景 | 第14-26页 |
第一节 清末民初的社会基本状况 | 第14-20页 |
一、清末民初的时代特点 | 第14-15页 |
二、清末民初的社会思潮 | 第15-16页 |
三、清末民初的中小学教育 | 第16-20页 |
第二节 吕思勉先生 | 第20-26页 |
一、先生治史与治学 | 第20-23页 |
二、先生与新史学 | 第23-26页 |
第二章 《新式高等小学历史教授书》分析 | 第26-48页 |
第一节 《新式高等小学历史教授书》的编撰 | 第26-30页 |
一、《新式高等小学历史教授书》的介绍 | 第26-28页 |
二、《新式高等小学历史教授书》的内容 | 第28-29页 |
三、《新式高等小学历史教授书》的教授对象 | 第29-30页 |
第二节 《新式高等小学教授书》的特点 | 第30-44页 |
一、《新式高等小学历史教授书》教学参考价值 | 第30-33页 |
二、《新式高等小学历史教授书》的教学思想 | 第33-44页 |
第三节 《新式高等小学历史教授书》的不足之处 | 第44-48页 |
一、教学案例设计单一 | 第44页 |
二、“人物”讲述法 | 第44-45页 |
三、社会史关注有限 | 第45-48页 |
第三章 《新式高等小学历史教授书》的启示 | 第48-64页 |
第一节 《教授书》历史教材整合法 | 第48-50页 |
一、钻研教材 | 第48-49页 |
二、组织教材 | 第49-50页 |
第二节 简明扼要的课堂导入 | 第50-52页 |
一、历史课课堂导入 | 第50-51页 |
二、历史课堂导入的建议 | 第51-52页 |
第三节 史诗结合的语言特色 | 第52-57页 |
一、历史教学语言的特点 | 第52页 |
二、历史教学语言与学生发展 | 第52-54页 |
三、当今历史教学语言技能运用的问题 | 第54-55页 |
四、历史教学中语言技能完善的建议 | 第55-57页 |
第四节 问题启发式教学 | 第57-60页 |
一、何为启发式教学 | 第57-58页 |
三、启发式教学与学生的自学能力 | 第58页 |
四、启发式教学与创新思维的培养 | 第58-59页 |
五、启发式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 | 第59-60页 |
第五节 梯度分明的重难点设计 | 第60-64页 |
一、何为教学重难点 | 第60-61页 |
二、教学重难点的处理 | 第61-64页 |
结语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8页 |
致谢 | 第68-70页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