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选题缘由 | 第9-15页 |
1.1 课程改革凸显“学生本位” | 第9-10页 |
1.2 目前初中阶段的生物学教学存在“轻实践”的问题 | 第10-11页 |
1.3 角色扮演法有助于创设三维目标课堂 | 第11页 |
1.4 角色扮演法符合初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 第11-12页 |
1.5 实施角色扮演法教学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 第12-15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15-26页 |
2.1 实践性教学 | 第15-20页 |
2.1.1 实践 | 第15页 |
2.1.2 实践性教学的内涵 | 第15-16页 |
2.1.3 实践性教学与理论教学 | 第16-17页 |
2.1.4 实践性教学的原则 | 第17-18页 |
2.1.5 实践性教学的形式 | 第18-19页 |
2.1.6 生物学实践性教学的特点 | 第19-20页 |
2.2 角色扮演法 | 第20-23页 |
2.2.1 角色扮演法的内涵 | 第20页 |
2.2.2 角色扮演法的历史发展 | 第20-22页 |
2.2.3 角色扮演法的类型 | 第22页 |
2.2.4 角色扮演法的特点 | 第22-23页 |
2.3 角色扮演教学法的理论依据 | 第23-26页 |
2.3.1 戈夫曼角色理论 | 第23-24页 |
2.3.2 情境认知理论 | 第24页 |
2.3.3 杜威的“从做中学” | 第24页 |
2.3.4 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 | 第24-25页 |
2.3.5 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和学生观” | 第25-26页 |
第3章 研究设计 | 第26-30页 |
3.1 研究目的 | 第26页 |
3.2 研究的内容 | 第26页 |
3.3 研究方法 | 第26-28页 |
3.3.1 文献研究法 | 第26-27页 |
3.3.2 教育实验法 | 第27-28页 |
3.3.3 访谈法 | 第28页 |
3.4 研究创新之处 | 第28页 |
3.5 研究思路 | 第28-30页 |
第4章 初中生物学角色扮演法课堂的理论研究 | 第30-45页 |
4.1 角色扮演法课堂的类型 | 第30-36页 |
4.1.1 以个人扮演一种角色 | 第30-34页 |
4.1.2 以小组扮演一个角色 | 第34-36页 |
4.1.3 多个小组为单位扮演一个角色 | 第36页 |
4.2 角色扮演法的教学内容特点 | 第36-41页 |
4.2.1 生动性 | 第36-37页 |
4.2.2 抽象性 | 第37-38页 |
4.2.3 体验性 | 第38-39页 |
4.2.4 互动性 | 第39-40页 |
4.2.5 模仿性 | 第40-41页 |
4.3 角色扮演法课堂的设计原则 | 第41-45页 |
4.3.1 难度适宜,短小精悍 | 第41-43页 |
4.3.2 情境丰富,开放互动 | 第43-44页 |
4.3.3 教师引导,学生主导 | 第44页 |
4.3.4 结构化设计,紧贴学生生活 | 第44-45页 |
第5章 角色扮演法剧本创设的基本流程 | 第45-49页 |
5.1 选定教学内容 | 第45页 |
5.2 设置探究问题串 | 第45-46页 |
5.3 串联问题串 | 第46页 |
5.4 筛选素材 | 第46-47页 |
5.5 润色情境资料 | 第47页 |
5.6 检验有效性 | 第47-48页 |
5.7 剧本创设的修正和完善 | 第48-49页 |
第6章 角色扮演法剧本撰写的策略 | 第49-53页 |
6.1 依据丰富的视频资源创设剧本 | 第49-50页 |
6.2 依据生命科学史创设剧本 | 第50页 |
6.3 依据课本资源创设剧本 | 第50-51页 |
6.4 依据实物或者模型创设剧本 | 第51-53页 |
第7章 初中生物学角色扮演法应用的教学实验 | 第53-68页 |
7.1 实验样本 | 第53页 |
7.2 实验方法 | 第53-54页 |
7.3 实验流程 | 第54-55页 |
7.4 实验观察工具 | 第55-56页 |
7.5 实验过程 | 第56-68页 |
第8章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68-73页 |
8.1 课堂观察结果及分析 | 第68-69页 |
8.1.1 课堂观察结果 | 第68-69页 |
8.1.2 课堂观察分析 | 第69页 |
8.2 教师访谈结果及分析 | 第69-71页 |
8.2.1 教师访谈过程 | 第69-70页 |
8.2.2 教师访谈结果 | 第70页 |
8.2.3 教师访谈分析 | 第70-71页 |
8.3 教学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71-73页 |
8.3.1 教学实验结果 | 第71-72页 |
8.3.2 教学实验分析 | 第72-73页 |
第9章 研究结论与思考 | 第73-77页 |
9.1 研究结论 | 第73页 |
9.2 角色扮演法的不足与相关建议 | 第73-74页 |
9.3 反思与思考 | 第74-77页 |
附录 | 第77-97页 |
参考文献 | 第97-101页 |
致谢 | 第101-10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第10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