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IGBT的串联谐振式感应加热电源的研究
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目录 | 第8-11页 |
1 引言 | 第11-19页 |
1.1 课题的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2 感应加热发展现状及趋势 | 第12-14页 |
1.2.1 发展现状 | 第12-13页 |
1.2.2 发展趋势 | 第13-14页 |
1.3 感应加热的物理基础 | 第14-17页 |
1.3.1 感应加热原理 | 第14-16页 |
1.3.2 感应加热的三种效应 | 第16-17页 |
1.4 本论文主要内容 | 第17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17-19页 |
2 感应加热电源系统方案设计 | 第19-33页 |
2.1 调功方式 | 第19-22页 |
2.1.1 直流调功 | 第19-21页 |
2.1.2 逆变调功 | 第21-22页 |
2.1.3 调功方案选择 | 第22页 |
2.2 串、并负载拓扑特性分析 | 第22-30页 |
2.2.1 并联谐振负载分析 | 第23-25页 |
2.2.2 并联电流型逆变拓扑特性 | 第25-26页 |
2.2.3 串联谐振负载分析 | 第26-29页 |
2.2.4 串联电压型逆变拓扑特性 | 第29-30页 |
2.3 负载拓扑优缺点对比和选择 | 第30-3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1-33页 |
3 串联谐振感应电源原理分析 | 第33-47页 |
3.1 串联电压型逆变电路基本原理 | 第33-39页 |
3.1.1 工作状态分析 | 第33-36页 |
3.1.2 死区时间策略 | 第36-39页 |
3.2 串联负载匹配方案 | 第39-41页 |
3.2.1 静电感应匹配法 | 第39-40页 |
3.2.2 电磁耦合法 | 第40-41页 |
3.3 匹配变压器设计 | 第41-42页 |
3.4 斩波调功控制策略 | 第42-44页 |
3.5 频率跟踪方式 | 第44-45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4 串联感应加热电源样机设计 | 第47-69页 |
4.1 技术要求 | 第47页 |
4.2 总体方案 | 第47-48页 |
4.3 主电路拓扑 | 第48-57页 |
4.3.1 整流电路设计 | 第49-52页 |
4.3.2 Buck斩波调功电路设计 | 第52-53页 |
4.3.3 逆变电路参数计算 | 第53-54页 |
4.3.4 负载槽路设计 | 第54-57页 |
4.4 系统控制策略 | 第57-61页 |
4.4.1 主程序流程 | 第57-58页 |
4.4.2 Buck斩波调功流程 | 第58-60页 |
4.4.3 死区时间控制和负载频率跟踪 | 第60-61页 |
4.5 保护及故障处理方式 | 第61-62页 |
4.6 人机交互系统设计 | 第62-63页 |
4.7 电源损耗分析 | 第63-65页 |
4.7.1 三相不控整流桥损耗 | 第63页 |
4.7.2 斩波调功电路损耗 | 第63-64页 |
4.7.3 逆变IGBT损耗 | 第64-65页 |
4.7.4 其余损耗估算 | 第65页 |
4.8 电源输出布局设计 | 第65-66页 |
4.9 串联感应加热电源样机照片 | 第66-67页 |
4.10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5 仿真及样机结果分析 | 第69-79页 |
5.1 Matlab主电路仿真 | 第69-72页 |
5.1.1 仿真主电路搭建 | 第69-70页 |
5.1.2 仿真波形分析 | 第70-72页 |
5.2 散热系统仿真 | 第72-73页 |
5.3 试验结果分析 | 第73-78页 |
5.3.1 主要波形分析 | 第73-77页 |
5.3.2 电源输出性能分析 | 第77页 |
5.3.3 散热效果分析 | 第77-7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6 结论 | 第79-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3页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3-87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