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居住区规划论文

广州保障房住区景观设计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1页
    1.1 研究背景第11-14页
        1.1.1 保障性住房的起源第11-12页
        1.1.2 课题的缘起第12-13页
        1.1.3 研究意义第13-14页
    1.2 相关概念界定第14-17页
        1.2.1 中低收入人群第14-15页
        1.2.2 可负担住房第15页
        1.2.3 保障性住房第15-17页
        1.2.4 限额景观第17页
        1.2.5 保障房住区景观第17页
    1.3 研究的目标与内容第17-18页
        1.3.1 研究目标第17页
        1.3.2 研究内容第17-18页
        1.3.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第18页
    1.4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第18-21页
        1.4.1 研究方法第18-19页
        1.4.2 研究框架第19-21页
第二章 国内外保障房住区景观研究概况第21-31页
    2.1 国外公共住房住区环境研究概况第21-26页
        2.1.1 美国公共住房住区第21-22页
        2.1.2 新加坡组屋社区第22-24页
        2.1.3 香港公屋社区第24-26页
        2.1.4 国外经验的借鉴第26页
    2.2 我国保障房建设的历史进程第26-27页
    2.3 国内保障房住区研究概述第27-29页
    2.4 本章小结第29-31页
第三章 广州保障房住区历程及景观环境调查第31-57页
    3.1 广州保障房的建设历程第31-33页
        3.1.1 广州保障房建设的发展阶段第31-32页
        3.1.2 广州保障房住区的分布类型第32-33页
    3.2 广州保障房所面向的特定群体构成第33-34页
        3.2.1 经济弱势群体第34页
        3.2.2 年龄弱势群体第34页
        3.2.3 生理弱势群体第34页
    3.3 广州保障房所面向的特定人群的居住环境需求分析第34-43页
        3.3.1 住房形式引起的不同居住体验第34-35页
        3.3.2 居住环境的心理需求分析第35-38页
        3.3.3 居住人群的活动需求分析第38-43页
    3.4 广州保障房住区景观现状分析第43-50页
        3.4.1 广州保障房住区景观环境的共性第44-47页
        3.4.2 广州保障房住区景观的设计类型第47-50页
    3.5 影响保障房住区景观环境居民满意度的主要因素第50-52页
        3.5.1 住区规划布局及建设强度第51页
        3.5.2 生活配套设施及交通便捷程度第51-52页
        3.5.3 住区户外绿化景观环境第52页
        3.5.4 社会环境第52页
    3.6 地域文化——岭南庭园生活适应性与审美相结合第52-56页
        3.6.1 岭南造园手法第53页
        3.6.2 山石营造的应用第53-54页
        3.6.3 理水手法的应用第54-55页
        3.6.4 运用植物营造绿化空间第55页
        3.6.5 岭南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第55-56页
    3.7 本章小结第56-57页
第四章 广州保障房住区景观环境的设计方法第57-105页
    4.1 硬景空间第58-61页
        4.1.1 住区道路设计第58-59页
        4.1.2 广场活动空间的设计第59-60页
        4.1.3 硬质景观第60-61页
    4.2 软景空间第61-65页
        4.2.1 绿化景观系统第61-64页
        4.2.2 水景景观第64-65页
    4.3 庇护性设施及照明景观第65-66页
    4.4 住区出入口空间的营造第66-67页
    4.5 住区公共活动区景观第67-69页
    4.6 住区老年人活动空间设计第69-75页
        4.6.1 老年人对住区户外环境的生理要求第69页
        4.6.2 老年人对住区户外环境的心理需求第69-70页
        4.6.3 住区老年人户外活动空间类型分析第70-72页
        4.6.4 老年人户外活动空间的设计方法第72-74页
        4.6.5 老年人户外活动空间的设计要点第74-75页
    4.7 住区儿童活动场地设计第75-79页
        4.7.1 儿童活动场地景观设计理念第75-76页
        4.7.2 住区儿童活动场地景观设计要素第76-77页
        4.7.3 住区儿童活动空间景观设计方法第77-79页
    4.8 住区体弱病残人群的活动空间设计第79-80页
    4.9 降低保障房住区景观造价的设计控制和措施第80-92页
        4.9.1 控制设计阶段的成本预算第83页
        4.9.2 主次有别,科学合理的规划布局第83-84页
        4.9.3 进行竖向规划,减少土方量第84-85页
        4.9.4 材料选用——降低材料成本第85-88页
        4.9.5 合理配植植物——获得最大效益的绿化效果第88-92页
    4.10 广州保障房住区景观的设计要点第92-104页
        4.10.1 合理布局功能空间第92-95页
        4.10.2 满足居民居住环境需求多样化的景观设计第95-97页
        4.10.3 体现人性化的景观设施第97-99页
        4.10.4 合理控制造价第99-101页
        4.10.5 提炼特色文化主题进行艺术加工第101-102页
        4.10.6 节约型可持续发展设计第102-104页
    4.11 本章小结第104-105页
第五章 广州保障房住区景观设计的工程应用及策略第105-126页
    5.1 保障房住区景观设计的工程应用分析第105-122页
        5.1.1 广州东新高速以东保障房住区规划设计第105-110页
        5.1.2 广州科学城暹岗村新村建设二期规划设计第110-115页
        5.1.3 广州萝岗中心城区保障性住房项目规划设计第115-122页
    5.2 广州保障房住区景观的设计策略第122-125页
        5.2.1 注重居民环境需求的多样化景观空间第122页
        5.2.2 加强社区的安全管理,提升居民的安全感第122-123页
        5.2.3 加强住区景观的可识别性,提升居民的舒适感第123页
        5.2.4 强调实用性的节约型住区景观设计第123-124页
        5.2.5 强调地域性特征的住区景观设计第124页
        5.2.6 强调生态可持续性的住区景观设计第124-125页
    5.3 本章小结第125-126页
主要结论第126-128页
论文的时效性和局限性第128-129页
论文的创新点第129页
进一步工作的展望第129-130页
参考文献第130-132页
附录一:广州市保障性住房设计指引(送审稿)规划与环境设计部分第132-13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36-137页
致谢第137-138页
附件第138页

论文共13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建筑装饰企业全过程项目成本管理
下一篇:中央商务区的合理街廓尺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