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1.1.1 课题来源 | 第9页 |
1.1.2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 第10-15页 |
1.2.1 卫星姿态控制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 第10-13页 |
1.2.2 仿真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 第13-15页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第2章 卫星姿态运动学和动力学建模 | 第17-29页 |
2.1 引言 | 第17页 |
2.2 卫星姿态数学描述 | 第17-21页 |
2.2.1 相关坐标系的定义 | 第17-18页 |
2.2.2 欧拉角法 | 第18-19页 |
2.2.3 四元数法 | 第19-20页 |
2.2.4 欧拉角与四元数之间的关系 | 第20-21页 |
2.3 卫星姿态运动学方程建立 | 第21-23页 |
2.3.1 基于欧拉角的姿态运动学方程 | 第21-22页 |
2.3.2 基于四元数的姿态运动学方程 | 第22-23页 |
2.4 卫星姿态动力学方程建立 | 第23-27页 |
2.4.1 刚体卫星姿态动力学方程 | 第23-24页 |
2.4.2 卫星挠性附件模态分析 | 第24-25页 |
2.4.3 挠性卫星姿态动力学方程 | 第25-27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7-29页 |
第3章 挠性卫星滑模变结构姿态控制研究 | 第29-46页 |
3.1 引言 | 第29页 |
3.2 滑模变结构控制基本原理 | 第29-32页 |
3.2.1 滑模变结构控制的定义 | 第29-30页 |
3.2.2 滑动模态的存在及到达条件 | 第30页 |
3.2.3 等效控制原理 | 第30-31页 |
3.2.4 滑动模态的不变性 | 第31-32页 |
3.2.5 滑模变结构控制稳定性分析 | 第32页 |
3.3 挠性卫星滑模变结构姿态控制器的设计 | 第32-37页 |
3.3.1 挠性卫星姿态控制系统问题描述 | 第32-33页 |
3.3.2 挠性卫星姿态控制系统控制目标 | 第33-34页 |
3.3.3 滑模变结构控制律的设计 | 第34-37页 |
3.4 挠性卫星姿态控制系统数学仿真分析 | 第37-45页 |
3.4.1 挠性卫星经典 PD 姿态控制系统数学仿真 | 第38-40页 |
3.4.2 挠性卫星滑模变结构姿态控制系统数学仿真 | 第40-44页 |
3.4.3 数学仿真结果分析 | 第44-4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4章 卫星姿态地面全物理仿真实现方法研究 | 第46-65页 |
4.1 引言 | 第46页 |
4.2 卫星姿态地面全物理仿真实现总体方案 | 第46-54页 |
4.2.1 台上遥测姿控管理子系统方案设计 | 第49-51页 |
4.2.2 台下地面综合监控子系统方案设计 | 第51-54页 |
4.3 XPC TARGET 实时控制系统 | 第54-57页 |
4.3.1 xPC 实时内核简介 | 第55-56页 |
4.3.2 xPC 控制器硬件构成 | 第56-57页 |
4.4 硬件在回路卫星姿态控制系统实现 | 第57-64页 |
4.4.1 反作用飞轮模型设计 | 第58-59页 |
4.4.2 陀螺仪模型设计 | 第59-60页 |
4.4.3 实时仿真 | 第60-64页 |
4.4.4 实时仿真结果分析 | 第6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5章 卫星姿态全物理仿真系统可信度分析 | 第65-73页 |
5.1 引言 | 第65页 |
5.2 仿真系统相似度分析方法 | 第65-67页 |
5.2.1 系统相似度定义 | 第65页 |
5.2.2 确定相似元的权系数 | 第65-67页 |
5.2.3 确定相似元的值 | 第67页 |
5.3 卫星姿态全物理仿真结果的可信度分析 | 第67-72页 |
5.3.1 全物理仿真系统单自由度相似度计算 | 第69-71页 |
5.3.2 全物理仿真系统整体相似度计算 | 第71-72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结论 | 第73-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78-80页 |
致谢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