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E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研究意义 | 第9页 |
1.2 研究总体思路和内容 | 第9-10页 |
1.3 研究总体思路和内容 | 第10-11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1页 |
1.5 创新点 | 第11页 |
1.6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1-15页 |
1.6.1 关于QFII制度的理论研究 | 第12页 |
1.6.2 关于QFII的实证研究 | 第12-13页 |
1.6.3 关于QFII对证券市场的影响研究 | 第13-14页 |
1.6.4 研究评述 | 第14-15页 |
第2章 QFII制度理论基础和国际经验借鉴 | 第15-27页 |
2.1 QFII制度理论基础及其概述 | 第15-18页 |
2.1.1 QFII制度建立的依据 | 第15-17页 |
2.1.2 QFII制度的内涵、作用和要解决的问题 | 第17-18页 |
2.2 国际经验比较 | 第18-24页 |
2.2.1 QFII监管模式 | 第18-19页 |
2.2.2 QFII资格条件的审查 | 第19-22页 |
2.2.3 投资范围及额度的监管 | 第22-24页 |
2.2.4 资金流动管制 | 第24页 |
2.3 QFII制度国际经验给中国的启示 | 第24-27页 |
第3章 我国QFII制度的演化和作用分析 | 第27-39页 |
3.1 我国QFII制度的发展 | 第27-34页 |
3.1.1 我国QFII制度的建立背景 | 第27-28页 |
3.1.2 我国QFII制度发展和变迁 | 第28-33页 |
3.1.3 我国QFII制度特征 | 第33-34页 |
3.2 我国实行QFII制度的影响和作用 | 第34-39页 |
3.2.1 为证券市场提供资金支持 | 第34页 |
3.2.2 传递投资理念并优化投资者结构 | 第34-35页 |
3.2.3 促进公司管理和信息披露的完善 | 第35页 |
3.2.4 加速证券市场制度创新和国际化步伐 | 第35-36页 |
3.2.5 QFII制度的实施对我国证券市场的负面作用 | 第36-39页 |
第4章 风险测度和实证分析 | 第39-57页 |
4.1 证券市场风险理论 | 第39-40页 |
4.2 变量选择依据 | 第40-42页 |
4.3 模型选择 | 第42-45页 |
4.3.1 VAR模型 | 第42-43页 |
4.3.2 多维VAR--GARCH模型 | 第43-45页 |
4.4 模型的估计与分析 | 第45-51页 |
4.5 基于VAR的风险测度及其分析 | 第51-57页 |
第5章 政策建议和研究结论 | 第57-61页 |
5.1 政策建议 | 第57-58页 |
5.2 研究结论 | 第58-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第6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课题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