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论文

论城市空间正义的“中国问题”与实践路径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1章 绪论第8-15页
    1.1 问题的提出和研究背景第8页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第8-14页
        1.2.1 国外学界空间正义研究的理论动态第8-10页
        1.2.2 国内学界城市空间正义研究现状第10-13页
        1.2.3 对学界城市空间正义研究的评述第13-14页
    1.3 研究思路和基本框架第14-15页
第2章 城市空间正义理论的哲学命题与逻辑演进第15-23页
    2.1 经典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空间正义思想的发掘第15-17页
        2.1.1 中心与外围:二元结构的全球表现第15-16页
        2.1.2 城市与乡村:二元结构的区域表现第16页
        2.1.3 个人与共同体:二元结构的内部表现第16-17页
    2.2 新马克思主义城市学派空间正义理论的逻辑进程第17-20页
        2.2.1 新马克思主义城市空间理论兴起的社会背景第17-18页
        2.2.2 历史辩证法的空间转向:从“空间中的生产”到“空间的生产”第18-19页
        2.2.3 关于城市空间正义的实践策略构想第19-20页
    2.3 城市空间正义理论的内涵第20-23页
        2.3.1 城市空间正义的涵义第20-21页
        2.3.2 城市空间正义的本质特性第21-22页
        2.3.3 民生幸福:城市空间正义的伦理性实质第22-23页
第3章 城市空间正义的“中国问题”第23-31页
    3.1 资本城市化: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的视角第23-26页
        3.1.1 资本逻辑:城市空间的商品化与市场化第23-24页
        3.1.2 主要矛盾转化:新时代城市空间正义的中国语境第24-25页
        3.1.3 差异性正义:城市空间分配的基本范式第25-26页
    3.2 谁之正义:城市空间正义的主体维度第26-31页
        3.2.1 中国城市新贫困的现状及其特点第26-28页
        3.2.2 中国城市新贫困的形成:能力缺失与权利缺失的合力作用第28-29页
        3.2.3 城市权利:城市空间正义的主体建构第29-31页
第4章 城市空间正义的实践路径第31-37页
    4.1 中国社会秩序重建的着力点:“伦理断裂”的克服第31-33页
        4.1.1 新乡贤对城乡价值的融合第31-32页
        4.1.2 “家庭再造”的社会制度与伦理基础重建第32-33页
        4.1.3 国家公共政策的社会整合与团结功能发挥第33页
    4.2 新型资本循环模式:空间资本逻辑悖论的克服第33-37页
        4.2.1 重建社会主义城市化的资本循环第34-35页
        4.2.2 探索城乡参与的土地开发模式第35-36页
        4.2.3 完善城乡住房和公共服务保障体系第36-37页
结论第37-38页
参考文献第38-40页
后记第40页

论文共4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互联网+视角的西安市休闲体育文化产业发展策略研究
下一篇:基于暗原色先验的无人机航拍图像去雾算法研究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