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科学总论论文--社会学论文--社会生活与社会问题论文--社会福利、社会救济、社会保障论文

阿玛蒂亚·森的贫困思想对我国城市贫困救助的启示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1章 绪论第9-17页
    1.1 背景及意义第9-10页
    1.2 文献综述第10-15页
        1.2.1 国外对阿马蒂亚.森贫困思想的研究第10-12页
        1.2.2 国内对阿马蒂亚.森贫困思想的研究第12-15页
    1.3 研究内容第15-16页
    1.4 研究方法第16页
    1.5 创新与不足第16-17页
第2章 阿玛蒂亚·森贫困思想的研究第17-41页
    2.1 阿玛蒂亚·森贫困研究的渊源第17-18页
    2.2 阿玛蒂亚·森贫困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8-30页
        2.2.1 权利剥夺结果下的贫困分析—基于权利分析的方法第18-26页
        2.2.2 实质自由视角下的贫困分析—基于可行能力剥夺的识别第26-30页
    2.3 阿玛蒂亚·森贫困思想的贡献第30-34页
        2.3.1 理论贡献第30页
        2.3.2 实践贡献第30-31页
        2.3.3 研究视角的转变第31-32页
        2.3.4 研究方法的突破之处第32-34页
    2.4 阿玛蒂亚·森贫困思想存在的争议和局限第34-41页
        2.4.1 权利分析存在的争议与局限第34-38页
        2.4.2 可行能力方法下存在的争议与局限第38-41页
第3章 我国城市贫困人群救助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第41-49页
    3.1 我国贫困问题的现状第41-42页
        3.1.1 贫困人口基数仍然较大第41页
        3.1.2 城市贫困日益凸显第41页
        3.1.3 贫困成因的复杂第41-42页
        3.1.4 贫困治理难度加大第42页
    3.2 我国现行贫困人群的保障方案第42-45页
        3.2.1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第42-43页
        3.2.2 医疗救助第43页
        3.2.3 教育救助第43-44页
        3.2.4 住房救助第44-45页
    3.3 我国现行贫困人群救助方案存在的问题第45-49页
        3.3.1 救助理念被动第45页
        3.3.2 我国救助政策覆盖面不够广,有不公正的现象出现第45-46页
        3.3.3 救助标准过低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第46-47页
        3.3.4 需要救助的贫困人群是不断变化的第47页
        3.3.5 如何杜绝救助依赖的现象发生第47-48页
        3.3.6 产生社会排斥第48-49页
第4章 我国城市贫困人群的几种能力贫困及解决思路第49-63页
    4.1 我国城市贫困人群体现出的集中能力贫困及其原因分析第49-61页
        4.1.1 收入贫困第49-52页
        4.1.2 健康贫困第52-53页
        4.1.3 教育贫困第53-55页
        4.1.4 居住贫困第55页
        4.1.5 就业贫困第55-58页
        4.1.6 社交贫困第58页
        4.1.7 多维贫困的特点第58-61页
    4.2 森福利思想对我国城市贫困人群救助的启示第61-63页
        4.2.1 用宽广的视角去看待“贫困”第61页
        4.2.2 思考用贫困解决贫困的可行性第61页
        4.2.3 改变传统的贫困问题解决思路第61-62页
        4.2.4 从国家层面加大支出提升国人能力第62页
        4.2.5 针对实际存在问题促进社会救助体系完善第62-63页
第5章 完善城市贫困人群救助的对策建议第63-69页
    5.1 转变救助理念—以自由看待发展第63页
    5.2 差别化的对待城镇贫困人群第63-64页
    5.3 根据贫困人群的多维特性,构建科学合理的贫困衡量指数第64-65页
    5.4 城市扶贫政策的发展思路第65-69页
        5.4.1 推动贫困家庭财富积累第65-66页
        5.4.2 注重家庭成员素质的提升第66页
        5.4.3 发展积极的就业政策第66-67页
        5.4.4 大力发展社区服务第67页
        5.4.5 赋权第67-69页
结语第69-71页
参考文献第71-75页
致谢第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优势视角下学校社会工作介入学生偏差行为研究
下一篇:我国公共政策事前评估研究--以研究生教育收费政策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