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5页 |
1.1.1 磷的性质及水体富营养化 | 第12-14页 |
1.1.2 除磷方法 | 第14-15页 |
1.2 吸附法除磷机理及研究成果 | 第15-18页 |
1.2.1 吸附机理及种类 | 第15页 |
1.2.2 吸附法除磷材料研究 | 第15-17页 |
1.2.3 镧系元素除磷可行性 | 第17-18页 |
1.3 吸附剂再生方法 | 第18页 |
1.4 选题依据 | 第18-19页 |
1.4.1 前期研究成果 | 第18-19页 |
1.4.2 除磷剂真空再生原理 | 第19页 |
1.5 本课题研究内容、目的及意义 | 第19-22页 |
1.5.1 本课题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1.5.2 本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0-22页 |
第二章 实验条件及方法 | 第22-34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2-23页 |
2.1.1 实验试剂 | 第22页 |
2.1.2 实验仪器 | 第22-23页 |
2.2 实验设计方案 | 第23-25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25-29页 |
2.3.1 除磷剂制备 | 第25-26页 |
2.3.2 磷的测定方法 | 第26-27页 |
2.3.3 磷吸附静态试验方法 | 第27-28页 |
2.3.4 除磷剂真空再生及再生效率计算 | 第28-29页 |
2.4 材料表征 | 第29-34页 |
2.4.1 X射线衍射分析(XRD) | 第29-30页 |
2.4.2 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XRF) | 第30页 |
2.4.3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 | 第30-31页 |
2.4.4 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 | 第31-34页 |
第三章 实验研究 | 第34-58页 |
3.1 除磷剂载磷量实验研究 | 第34-40页 |
3.1.1 实验方法 | 第34-35页 |
3.1.2 制备条件对镧铁复合氧化物除磷剂吸附性能的影响 | 第35-37页 |
3.1.3 氧化镧及活性炭除磷剂的除磷实验研究 | 第37-38页 |
3.1.4 相同比表面积除磷剂吸附效果对比 | 第38-40页 |
3.1.5 小结 | 第40页 |
3.2 除磷剂再生实验研究 | 第40-57页 |
3.2.1 实验方法 | 第40-41页 |
3.2.2 除磷剂一次再生试验分析研究 | 第41-44页 |
3.2.3 除磷剂二次再生后载磷量及再生效率分析 | 第44-48页 |
3.2.4 除磷剂三次再生后载磷量及再生效率分析 | 第48-52页 |
3.2.5 除磷剂多次再生过程中比表面积及孔径变化 | 第52-56页 |
3.2.6 小结 | 第56-57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四章 除磷剂表征及理论分析 | 第58-84页 |
4.1 晶体结构分析 | 第58-61页 |
4.2 红外分析再生前后功能团 | 第61-64页 |
4.3 X射线荧光分析多次再生镧铁复合氧化物 | 第64页 |
4.4 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 | 第64-81页 |
4.4.1 镧铁复合氧化物比表面积及孔径分布研究 | 第64-73页 |
4.4.2 氧化镧比表面积极孔径分布分析 | 第73-80页 |
4.4.3 除磷剂载磷量与微孔结构关系 | 第80-81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81-84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4-88页 |
5.1 结论 | 第84-85页 |
5.2 存在问题及改进方法 | 第85-86页 |
5.3 展望 | 第86-88页 |
致谢 | 第88-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98页 |
附录A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