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15页 |
1.1 课题背景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1-12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1.4 技术路线 | 第13-15页 |
2 大气污染扩散模拟的基本理论 | 第15-27页 |
2.1 大气扩散模式 | 第15-22页 |
2.1.1 大气污染扩散相关概念 | 第15-16页 |
2.1.2 污染模式的构成及选择 | 第16-17页 |
2.1.3 点源烟羽扩散模式 | 第17页 |
2.1.4 线源污染扩散模式 | 第17-18页 |
2.1.5 面源污染扩散模式 | 第18-19页 |
2.1.6 瞬时单烟团正态扩散模式 | 第19页 |
2.1.7 市区多源扩散模式 | 第19页 |
2.1.8 山区丘陵模式 | 第19-20页 |
2.1.9 烟气抬升高度 | 第20-21页 |
2.1.10 大气扩散参数的确定 | 第21页 |
2.1.11 确定线源污染排放量 | 第21-22页 |
2.2 GIS 与环境模型的集成 | 第22-25页 |
2.2.1 GIS 与环境模型集成的意义及可行性 | 第22-23页 |
2.2.2 GIS 在大气环境模型研究中的应用范畴 | 第23-24页 |
2.2.3 GIS 和应用模型融合的方法 | 第24-25页 |
2.3 大气污染扩散的模拟过程 | 第25-2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3 GIS 组件技术 | 第27-36页 |
3.1 组件技术与组件 GIS | 第27-28页 |
3.1.1 组件技术 | 第27页 |
3.1.2 组件式 GIS | 第27-28页 |
3.2 MapObjects 简介 | 第28-32页 |
3.2.1 MapObjects 的主要特点 | 第28-29页 |
3.2.2 MapObjects 的功能 | 第29-30页 |
3.2.3 MapObjects 的组成 | 第30页 |
3.2.4 MapObjects 的数据源 | 第30-32页 |
3.3 Surfer 简介 | 第32-35页 |
3.3.1 Surfer 软件的主要功能 | 第32-34页 |
3.3.2 Surfer 的数据格式 | 第34-3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4 基于 GIS 的兰州市大气污染扩散模拟 | 第36-57页 |
4.1 兰州市大气污染分布及特征 | 第36-38页 |
4.1.1 污染源类型及分布 | 第36-37页 |
4.1.2 污染物主要成分 | 第37-38页 |
4.2 模拟系统的功能 | 第38-39页 |
4.2.1 计算污染物浓度 | 第38-39页 |
4.2.2 模拟结果的输出 | 第39页 |
4.2.3 图层的管理与控制 | 第39页 |
4.2.4 其它功能 | 第39页 |
4.3 数据文件的准备 | 第39-42页 |
4.3.1 点源污染分布图 | 第39-41页 |
4.3.2 主干道线源分布图 | 第41页 |
4.3.3 栅格计算点分布数据 | 第41-42页 |
4.4 烟团模式下的点源扩散浓度值 | 第42-45页 |
4.4.1 确定点源污染的影响范围 | 第42-43页 |
4.4.2 大气扩散参数的确定 | 第43-44页 |
4.4.3 静风时的点源扩散浓度计算 | 第44-45页 |
4.4.4 有风时点源扩散浓度计算 | 第45页 |
4.5 计算道路线形污染浓度值 | 第45-47页 |
4.6 长期平均浓度值的计算 | 第47-48页 |
4.7 定点位置污染物浓度值的计算 | 第48-50页 |
4.7.1 实现方法 | 第48-49页 |
4.7.2 应用方案 | 第49-50页 |
4.8 浓度等值线 | 第50-53页 |
4.8.1 浓度等值线的绘制 | 第51-52页 |
4.8.2 瞬时和长期平均浓度分布模拟方法 | 第52-53页 |
4.9 浓度分级图和浓度曲线图的设计 | 第53-55页 |
4.10 查找指定浓度值范围 | 第55页 |
4.11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5 总结与展望 | 第57-59页 |
5.1 论文总结 | 第57-58页 |
5.2 论文展望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2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