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2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9页 |
1.2.1 自修复材料简介 | 第12-13页 |
1.2.2 微胶囊技术简介 | 第13-15页 |
1.2.3 微胶囊合成技术简介 | 第15-17页 |
1.2.4 微胶囊自修复技术研究现状 | 第17页 |
1.2.5 沥青自愈性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1.3 本文研究目的、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9-22页 |
第二章 微胶囊制备试验 | 第22-31页 |
2.1 原材料 | 第22-27页 |
2.1.1 囊芯材料的选择 | 第22-25页 |
2.1.2 囊壁材料的选择 | 第25-26页 |
2.1.3 实验主要原料 | 第26页 |
2.1.4 主要实验仪器及设备 | 第26-27页 |
2.2 脲醛树脂微胶囊的合成 | 第27-29页 |
2.2.1 实验原理及方法 | 第27-28页 |
2.2.2 脲醛树脂微胶囊的合成 | 第28-29页 |
2.2.3 脲醛树脂微胶囊的合成工艺流程 | 第29页 |
2.3 微胶囊的结构表征 | 第29-31页 |
2.3.1 微胶囊的形貌表征 | 第29页 |
2.3.2 微胶囊的粒径 | 第29-30页 |
2.3.3 微胶囊的囊芯含量和包覆率测定 | 第30-31页 |
第三章 脲醛树脂包覆沥青再生剂微胶囊的合成与表征 | 第31-48页 |
3.1 再生剂微胶囊的合成工艺研究 | 第31-44页 |
3.1.1 原料配比对微胶囊物性的影响 | 第31-32页 |
3.1.2 表面活性剂对微胶囊物性的影响 | 第32-35页 |
3.1.3 搅拌速率对微胶囊粒径的影响 | 第35-39页 |
3.1.4 反应条件对再生剂微胶囊性能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39-44页 |
3.2 再生剂微胶囊的结构与性能分析 | 第44-46页 |
3.2.1 微胶囊的形貌 | 第44-45页 |
3.2.2 微胶囊的粒径 | 第45-46页 |
3.2.3 微胶囊的囊芯含量和包覆率 | 第46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第四章 掺有再生剂微胶囊的沥青自愈合试验 | 第48-68页 |
4.1 原材料 | 第48-49页 |
4.1.1 基质沥青参数 | 第48页 |
4.1.2 掺加微胶囊的沥青参数 | 第48-49页 |
4.2 自愈合延度试验 | 第49-52页 |
4.2.1 试验原理与评价指标 | 第49页 |
4.2.2 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49-50页 |
4.2.3 样品制备 | 第50-51页 |
4.2.4 自愈合延度试验结果分析 | 第51-52页 |
4.3 自愈合 DSR 试验 | 第52-66页 |
4.3.1 DSR 试验介绍 | 第52-54页 |
4.3.2 疲劳破坏点测试 | 第54-55页 |
4.3.3 疲劳-愈合-再疲劳测试 | 第55-58页 |
4.3.4 试验设备与仪器 | 第58-59页 |
4.3.5 自愈合 DSR 试验结果分析 | 第59-6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6-68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8-71页 |
5.1 主要研究结论 | 第68-69页 |
5.2 展望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5-76页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