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导论 | 第10-20页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1.2 研究综述 | 第12-17页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7-20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7-19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2 大学生廉洁文化建设要义 | 第20-28页 |
2.1 大学生廉洁文化建设的基本概念 | 第20-22页 |
2.2 大学生廉洁文化建设的理论基础 | 第22-24页 |
2.3 大学生廉洁文化的内涵、内容 | 第24-25页 |
2.3.1 大学生廉洁文化的内涵 | 第24页 |
2.3.2 大学生廉洁文化的内容——克己、公正、敬业、守法 | 第24-25页 |
2.4 大学生廉洁文化建设的涵义、特征和内容 | 第25-28页 |
2.4.1 大学生廉洁文化建设的涵义 | 第25页 |
2.4.2 大学生廉洁文化建设的特征 | 第25-26页 |
2.4.3 大学生廉洁文化建设的内容 | 第26-28页 |
3 大学生廉洁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 第28-31页 |
3.1 成为合格公民的需要 | 第28-29页 |
3.2 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 | 第29-30页 |
3.3 推动全社会反腐倡廉建设的需要 | 第30页 |
3.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 第30-31页 |
4 大学生廉洁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 | 第31-40页 |
4.1 大学生廉洁文化建设的现状调查 | 第31页 |
4.2 大学生廉洁文化建设取得的成绩 | 第31-34页 |
4.2.1 大学生廉洁文化建设由认识向实践迈进 | 第31-32页 |
4.2.2 大学生对廉洁文化建设的参与度提高 | 第32-33页 |
4.2.3 大学生的廉洁意志逐渐增强 | 第33-34页 |
4.3 大学生廉洁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 第34-36页 |
4.3.1 高校对大学生廉洁文化建设重视度不足 | 第34-35页 |
4.3.2 大学生廉洁文化建设形式丰富与运用不足的矛盾 | 第35页 |
4.3.3 未能有效培养大学生的廉洁信念 | 第35-36页 |
4.4 大学生廉洁文化建设存在问题的归因分析 | 第36-40页 |
4.4.1 高校领导者和从教者对高校廉洁文化建设存在片面的认识 | 第36-37页 |
4.4.2 缺乏科学长效的制度保障 | 第37-38页 |
4.4.3 学校、家庭和社会环境的消极因素对大学生廉洁信念的冲击 | 第38-40页 |
5 大学生廉洁文化建设的原则与对策 | 第40-45页 |
5.1 大学生廉洁文化建设所遵循的原则 | 第40-41页 |
5.1.1 坚持同高校廉洁文化建设相结合的原则 | 第40页 |
5.1.2 坚持以生为本和学生路线的原则 | 第40页 |
5.1.3 坚持同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 第40页 |
5.1.4 坚持全面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的原则 | 第40-41页 |
5.2 大学生廉洁文化建设的对策 | 第41-45页 |
5.2.1 以廉洁人才观为指引,深入加强对高校领导者和从教者的教育 | 第41页 |
5.2.2 加强顶层设计,形成大学生廉洁文化建设的长效运行机制 | 第41-43页 |
5.2.3 营造风清气正的学校环境、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 | 第43-45页 |
结束语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0页 |
附录 A | 第50-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