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康德道德思想及其对我国高校德育教育的启示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创新点摘要第6-9页
前言第9-13页
    1.1 选题背景第9页
    1.2 选题目的及意义第9-10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3页
第一章 康德道德思想的来源和主要内容第13-25页
    1.1 康德道德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第13页
    1.2 康德道德思想的来源第13-15页
        1.2.1 唯理论和经验论道德思想的纷争第13-14页
        1.2.2 卢梭的思想对康德道德思想的影响第14-15页
    1.3 康德关于“人是怎样的”的思想第15-17页
        1.3.1 人是有限理性的存在第15-16页
        1.3.2 人是有尊严的道德存在第16-17页
    1.4 康德关于“人在德性上的规定”的思想第17-21页
        1.4.1 自由:实现自由是人在自然中的最终实现第17页
        1.4.2 善良意志:人最具有道德价值的善第17-18页
        1.4.3 责任:出于责任的行为才具有道德价值第18-19页
        1.4.4 道德三大法则:人的意志的规定根据第19-21页
    1.5 康德关于如何塑造人的德性的思想第21-25页
        1.5.1 道德判断力的训练及培养道德意向纯粹性第21-22页
        1.5.2 注重道德情感的培养第22-23页
        1.5.3 推崇源于义务动机的行为第23-25页
第二章 我国高校的德育教育现状第25-29页
    2.1 我国高校德育教育取得的成绩第25-27页
        2.1.1 指导思想地位牢固第25页
        2.1.2 德育教育目标层次分明、科学有效第25-26页
        2.1.3 大学生道德水平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第26-27页
    2.2 我国高校德育的主要问题第27-29页
        2.2.1 显性思想政治教育为主,隐形道德教育缺失第27页
        2.2.2 对学生个体的关注仍需加强第27-28页
        2.2.3 部分学生自律意识不强第28-29页
第三章 康德道德思想对我国高校大学生德育教育的启示第29-36页
    3.1 借鉴康德责任观,由功利教育走向自觉的责任教育第29-32页
        3.1.1 反对功利主义道德观,重视学生稳定道德行为的内在动机第29-30页
        3.1.2 由他律转向自律,加强培养大学生的道德自律性第30-31页
        3.1.3 培养学生保存自身生命及发展才能的责任第31页
        3.1.4 教育学生重诺守信,培养学生博爱心与同情心第31-32页
    3.2 以“人是目的”为基础,发展道德教育要关注学生的需要第32-36页
        3.2.1 高校道德教育中应重视学生尊严和权利第32页
        3.2.2 尊重学生道德立法能力,让学生参与道德规章制度的制定中来第32-33页
        3.2.3 教育的方式要多元化,适应大学生的喜好第33-34页
        3.2.4 唤醒学生主体性意识,倡导和发挥学生自身能力第34-35页
        3.2.5 从道德主体出发,德育教育应体现人文关怀和道德情感第35-36页
结论第36-37页
参考文献第37-40页
发表文章目录第40-41页
致谢第41-42页
详细摘要第42-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区域非均衡性研究
下一篇:大学生廉洁文化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