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的孤独者--“多余人”、“零余者”、“局外人”形象浅析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1-16页 |
1.1 三类人物形象的传承与联系 | 第11-12页 |
1.2 其他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 | 第12-14页 |
1.3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及意义 | 第14-16页 |
第2章 人物所处时代环境的比较分析 | 第16-26页 |
1.1 “多余人”形象的诞生 | 第16-18页 |
1.1.1 屠格涅夫其人 | 第16-17页 |
1.1.2 罗亭的时代背景 | 第17-18页 |
1.2 “零余者”在忧郁中问世 | 第18-22页 |
1.2.1 郁达夫其人 | 第18-19页 |
1.2.2 “零余者”“他”的时代背景 | 第19-20页 |
1.2.3 郁达夫与屠格涅夫的精神共鸣 | 第20-22页 |
1.3 “局外人”为存在而生 | 第22-24页 |
1.3.1 加缪其人 | 第22-23页 |
1.3.2 存在主义及“局外人” | 第23-24页 |
1.4 不同时代下相同的孤独者 | 第24-26页 |
第3章 三类人物的性格分析 | 第26-35页 |
3.1 “多余人”——无奈的多余 | 第26-28页 |
3.2 “零余者”——不甘的沉沦 | 第28-31页 |
3.2.1 “他”的特质 | 第28-30页 |
3.2.2 《沉沦》中鲜明的“自叙传“色彩 | 第30-31页 |
3.3 “局外人”——荒诞的疏离 | 第31-33页 |
3.4 孤独性格中所具有的不同特征 | 第33-35页 |
第4章 三类人物的爱情体验 | 第35-39页 |
4.1 “多余人”难以负担的爱情 | 第35-36页 |
4.2 “零余者”苦闷虚无的爱情 | 第36-37页 |
4.3 “局外人”荒谬世界的爱情 | 第37-39页 |
4.4 孤独者们失败的爱情遭遇 | 第39页 |
第5章 三类人物的结局分析 | 第39-43页 |
5.1 “多余人”为革命而牺牲 | 第39-40页 |
5.2 “零余者”葬身异乡大海 | 第40-41页 |
5.3 “局外人”用沉默对抗死亡 | 第41-42页 |
5.4 死亡结局背后的不同原因 | 第42-43页 |
结语 | 第43-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