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目次 | 第6-8页 |
绪论 | 第8-13页 |
一、选题理由和意义 | 第8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三、基本思路 | 第10-11页 |
四、本文研究方法及可行性 | 第11-12页 |
五、拟解决问题和创新 | 第12-13页 |
第1章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的“成人化”表现 | 第13-28页 |
一、教科书的非儿童化倾向 | 第13-19页 |
1. 重知识:童趣缺失 | 第13-14页 |
2. 重理性:童情淡薄 | 第14-16页 |
3. 重规矩:童性脆弱 | 第16-17页 |
4. 重说教:童心早熟 | 第17-18页 |
小结 | 第18-19页 |
二、教科书的“成人化”趋势 | 第19-28页 |
1. 过度的道德教化 | 第19-21页 |
2. 过早的政治引导 | 第21-23页 |
3. 呆板的理智话语 | 第23-25页 |
4. 强旺的成人意志 | 第25-27页 |
小结 | 第27-28页 |
第2章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的“成人化”后果和探因 | 第28-40页 |
一、教科书的“成人化”后果 | 第28-31页 |
1. 个体儿童“成人化” | 第28-29页 |
2. 群体儿童“成人化” | 第29-31页 |
小结 | 第31页 |
二、教科书的“成人化”探因 | 第31-40页 |
1. 《课标》与教科书之间的误会 | 第31-33页 |
2. 儿童化与“成人化”的冲突 | 第33-36页 |
3. 对儿童人性规律的不尊重 | 第36-39页 |
小结 | 第39-40页 |
第3章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的去“成人化”建议 | 第40-69页 |
一、确立去“成人化”的基本观念 | 第40-46页 |
1. 坚持正确的“儿童观” | 第40-42页 |
2. 树立正确的“成人观” | 第42-45页 |
3. 符合儿童的人性要求 | 第45-46页 |
二、坚持教科书编写的儿童化原则 | 第46-56页 |
1. 尊重儿童的游戏心理 | 第47-50页 |
2. 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 | 第50-53页 |
3. 解放儿童的自然天性 | 第53-56页 |
小结 | 第56页 |
三、落实语文《课标》的编写要求 | 第56-65页 |
1. 落实《课标》对教科书去“成人化”的人文导向 | 第57-58页 |
2. 落实《课标》对教科书去“成人化”的认知约束 | 第58-61页 |
3. 落实《课标》对教科书去“成人化”的内容规范 | 第61-63页 |
4. 落实《课标》对教科书去“成人化”的实施指导 | 第63-64页 |
小结 | 第64-65页 |
四、优化教科书编写的尝试性思考 | 第65-69页 |
1. “选文系统”示例分析 | 第65-66页 |
2. “练习系统”示例分析 | 第66-68页 |
小结 | 第68-69页 |
结语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后记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