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微生物学论文

产碱杆菌DN25的氰代谢机理研究及其降氰酶的克隆和表达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1页
    1.1 氰化物的性质和来源第10页
    1.2 降氰微生物的分类第10-14页
        1.2.1 可耐受碱性或高浓度氰的菌种第11-12页
        1.2.2 能利用氰为碳源或氮源的菌种第12-14页
    1.3 降氰酶的研究现状第14-18页
        1.3.1 降氰途径及降氰酶的分类第14-16页
        1.3.2 具有水解途径的菌种及相应的降氰酶第16-18页
    1.4 氰水合酶和氰水解酶的克隆研究现状第18-19页
    1.5 研究课题简介第19-21页
        1.5.1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9-20页
        1.5.2 本文主要工作第20-21页
第二章 产碱杆菌DN25对氰的代谢特性第21-32页
    2.1 实验材料和设备第21-22页
        2.1.1 实验试剂第21页
        2.1.2 菌种和培养基第21页
        2.1.3 实验设备及型号第21-22页
    2.2 实验方法第22-24页
        2.2.1 分析方法第22-23页
        2.2.2 种子液的制备第23页
        2.2.3 以氰化物为唯一碳源或氮源的考察第23页
        2.2.4 培养条件对代谢的影响第23-24页
        2.2.5 细菌生长的最低抑制氰浓度的考察第24页
        2.2.6 产碱杆菌DN25对氰降解产物的同化作用第24页
    2.3 结果及讨论第24-31页
        2.3.1 以氰化物为唯一碳源或氮源的考察第24-26页
        2.3.2 培养条件对代谢的影响第26-28页
        2.3.3 细菌生长的最低抑制氰浓度第28-30页
        2.3.4 产碱杆菌DN25对氰水解产物的同化作用第30-31页
    2.4 小结第31-32页
第三章 产碱杆菌DN25降氰酶基因的克隆和表达第32-52页
    3.1 实验材料与设备第32-33页
        3.1.1 实验试剂第32页
        3.1.2 菌株与质粒第32页
        3.1.3 培养基第32页
        3.1.4 实验设备与型号第32-33页
    3.2 实验方法第33-40页
        3.2.1 细菌基因组总DNA提取第33-34页
        3.2.2 DNA产物纯化和回收第34页
        3.2.3 PCR扩增降氰酶基因第34-35页
        3.2.4 目的基因的克隆和测序第35-36页
        3.2.5 构建表达载体pET28a-cdE第36-37页
        3.2.6 工程菌BL21(DE3)-pET28a-cdE的构建第37页
        3.2.7 降氰酶基因cdE在大肠杆菌E-coli中的表达第37-39页
        3.2.8 酶活测定方法的确定第39页
        3.2.9 重组菌的诱导表达条件优化第39-40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40-51页
        3.3.1 产碱杆菌DN25基因组总DNA提取第40页
        3.3.2 PCR扩增降氰酶基因第40-41页
        3.3.3 目的基因的克隆与鉴定第41-42页
        3.3.4 重组质粒pET28a-cdE的构建第42-44页
        3.3.5 降氰酶基因cdE在E.coli中的表达第44-45页
        3.3.6 酶活测定方法的确定第45-46页
        3.3.7 重组大肠杆菌表达条件优化第46-51页
    3.4 本章小结第51-52页
第四章 产碱杆菌DN25氰降解机理的研究第52-60页
    4.1 实验材料与设备第52-53页
        4.1.1 试剂与仪器第52页
        4.1.2 实验设备及型号第52-53页
    4.2 实验方法第53-54页
        4.2.1 重组降氰酶的亲和层析纯化第53-54页
        4.2.2 纯酶催化氰水解反应进程第54页
        4.2.3 纯酶催化甲酰胺水解反应进程第54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54-59页
        4.3.1 降氰酶的亲和层析纯化第54-56页
        4.3.2 纯酶催化氰降解反应第56-59页
    4.4 小结第59-60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60-62页
    5.1 结论第60页
    5.2 展望第60-62页
参考文献第62-70页
附录第70-74页
致谢第74-75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动物组织血管紧张素转化酶的提取纯化及其工艺优化
下一篇:铜绿假单胞菌GF31及其胞外粗酶液对高效氯氰菊酯的降解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