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状线阵列超声换能器指向性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2页 |
1.1 应用背景及意义 | 第8-10页 |
1.2 本文研究内容和主要工作 | 第10-12页 |
第2章 超声波阵列的结构和特性 | 第12-20页 |
2.1 超声阵列换能器 | 第12-16页 |
2.1.1 超声换能器阵列 | 第12-14页 |
2.1.2 超声换能器阵列的结构和特性 | 第14-16页 |
2.2 超声相控阵 | 第16-18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18-20页 |
第3章 超声线阵列声场波束处理方法 | 第20-32页 |
3.1 波束处理方法 | 第20-27页 |
3.2 计算方法 | 第27-29页 |
3.2.1 电子聚焦处理 | 第28页 |
3.2.2 幅度误差和相位误差 | 第28-29页 |
3.2.3 孔径变迹处理 | 第29页 |
3.3 波束处理方法总结 | 第29-3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0-32页 |
第4章 柱状阵列的指向性研究 | 第32-44页 |
4.1 柱状阵列换能器结构设计 | 第32-33页 |
4.2 柱状阵列换能器性能分析 | 第33-41页 |
4.2.1 阵元数对指向性的影响 | 第33-35页 |
4.2.2 阵元间距对指向性的影响 | 第35-39页 |
4.2.3 阵元长度对指向性的影响 | 第39-40页 |
4.2.4 阵元宽度对指向性的影响 | 第40-41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1-44页 |
第5章 柱状线阵列超声换能器指向性分析与实验 | 第44-56页 |
5.1 三维指向性 | 第44-47页 |
5.1.1 原理 | 第44-45页 |
5.1.2 编程思路 | 第45页 |
5.1.3 程序开发流程 | 第45-47页 |
5.2 柱状线阵列换能器指向性仿真实验 | 第47-50页 |
5.2.1 实验方法 | 第47-48页 |
5.2.2 柱状线阵列指向性仿真实验步骤 | 第48-50页 |
5.3 柱状线阵列换能器设计方法的参数取值 | 第50-51页 |
5.4 新型柱状换能器的设计 | 第51-54页 |
5.4.1 确定换能器参数 | 第51-52页 |
5.4.2 确定换能器子阵数目 | 第52-54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6-58页 |
6.1 结论 | 第56-57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致谢 | 第62-6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项目与成果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