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3 研究述评 | 第13-14页 |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4-16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4.2 技术研究路线 | 第15-16页 |
第2章 哈电机公司技术管理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 第16-33页 |
2.1 哈电机公司简介 | 第16页 |
2.2 哈电机公司技术管理的发展历程 | 第16-20页 |
2.3 哈电机公司技术管理现状 | 第20-29页 |
2.3.1 技术中心的组织建设 | 第20-22页 |
2.3.2 研发机构建设 | 第22-23页 |
2.3.3 产学研联合攻关与科研技术合作 | 第23-24页 |
2.3.4 知识产权保护 | 第24-25页 |
2.3.5 标准化控制 | 第25-26页 |
2.3.6 技术成果与档案管理 | 第26-28页 |
2.3.7 技术人才管理 | 第28-29页 |
2.4 哈电机公司技术管理存在的问题 | 第29-32页 |
2.4.1 技术资金管理能力弱 | 第30页 |
2.4.2 技术人才不足 | 第30-31页 |
2.4.3 技术质量管理手段落后 | 第31页 |
2.4.4 技术风险管理缺失 | 第31-32页 |
2.4.5 技术信息管理不完善 | 第32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3章 哈电机公司技术管理问题的原因分析与国内外经验借鉴 | 第33-41页 |
3.1 哈电机公司技术管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3-36页 |
3.1.1 没有形成完整的管理体系 | 第33-34页 |
3.1.2 企业技术创新管理意识不强 | 第34页 |
3.1.3 技术管理方式单一 | 第34-35页 |
3.1.4 技术管理主体功能不健全 | 第35-36页 |
3.2 国内外典型企业的技术管理 | 第36-38页 |
3.2.1 西门子的技术管理 | 第36页 |
3.2.2 海信集团的技术管理 | 第36-37页 |
3.2.3 东方电机厂的技术管理 | 第37-38页 |
3.3 国内外企业技术管理对哈电的启示 | 第38-4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4章 哈电机公司技术管理体系构建 | 第41-59页 |
4.1 技术管理体系构建的指导思想 | 第41-43页 |
4.1.1 技术管理体系应体现的原则 | 第41-42页 |
4.1.2 技术管理的主体 | 第42-43页 |
4.1.3 技术管理体系应具备的特点 | 第43页 |
4.2 技术管理体系的结构 | 第43-54页 |
4.2.1 技术创新管理体系 | 第44-48页 |
4.2.2 工艺技术管理体系 | 第48-50页 |
4.2.3 技术质量管理体系 | 第50-51页 |
4.2.4 技术资源管理体系 | 第51-54页 |
4.3 技术管理体系的整合 | 第54-57页 |
4.3.1 技术管理体系整合的前提 | 第54-55页 |
4.3.2 技术管理体系整合的主要活动 | 第55-57页 |
4.4 哈电机公司技术管理体系模型 | 第57-58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5章 哈电机公司技术管理体系实施的保障措施 | 第59-64页 |
5.1 树立科学的技术管理理念 | 第59页 |
5.2 从战略角度强化技术创新意识 | 第59-60页 |
5.3 培养全方位的管理人才 | 第60-61页 |
5.4 健全技术创新的组织机构 | 第61页 |
5.5 培育技术创新管理文化 | 第61-62页 |
5.6 资金保障 | 第62-63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结论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个人简历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