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论文--工人运动与组织论文--中国工人运动与组织论文--工会工作论文

工伤后农民工生存状态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引言第10-16页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第10-11页
        1.1.1 研究背景第10页
        1.1.2 研究意义第10-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1-14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1-12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2-14页
    1.3 研究思路及研究内容第14-15页
        1.3.1 研究思路第14页
        1.3.2 研究内容第14-15页
    1.4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第15-16页
        1.4.1 数据来源第15页
        1.4.2 研究方法第15-16页
第2章 农民工生存状态的理论阐释第16-20页
    2.1 核心概念阐释第16-17页
        2.1.1 工伤第16页
        2.1.2 农民工第16-17页
        2.1.3 生存状态第17页
    2.2 相关的理论依据第17-19页
        2.2.1 公平正义理论第17-18页
        2.2.2 “安全金字塔”法则第18页
        2.2.3 公民权利理论第18页
        2.2.4 “社会剥夺”和“社会排斥”理论第18-19页
    2.3 生存状态的评价维度第19-20页
        2.3.1 物质生活状态第19页
        2.3.2 身体健康状态第19页
        2.3.3 心理健康状态第19-20页
第3章 农民工工伤后的生存状态分析第20-31页
    3.1 工伤农民工的基本特征第20-22页
        3.1.1 男性青壮年群体为主第20页
        3.1.2 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第20-21页
        3.1.3 所从事行业和工种的工伤风险较大第21-22页
        3.1.4 普遍未参加工伤保险第22页
    3.2 农民工工伤后的生存状态描述第22-27页
        3.2.1 工伤状况第22-23页
        3.2.2 医疗费用和生活来源第23-25页
        3.2.3 病愈之后的去向第25-26页
        3.2.4 心理健康状况第26-27页
    3.3 农民工工伤后面临的生存难题第27-31页
        3.3.1 维权困难,权益得不到保障第28页
        3.3.2 经济负担影响生活质量第28-29页
        3.3.3 身体健康问题影响再就业第29页
        3.3.4 心理创伤影响社会再融入第29-31页
第4章 工伤后农民工面临生存困境的原因第31-36页
    4.1 工伤保险制度不完善第31-32页
        4.1.1 工伤保险参保率低第31页
        4.1.2 工伤保险赔付困难第31-32页
    4.2 社会救济体系不完善第32-34页
        4.2.1 法律援助渠道不足第32-33页
        4.2.2 医疗救助力度不够第33-34页
        4.2.3 再就业援助不充分第34页
    4.3 社会支持体系不足第34-36页
        4.3.1 心理疏导服务缺失第34-35页
        4.3.2 社会支持网络薄弱第35-36页
第5章 改善工伤后农民工生存状态的对策第36-42页
    5.1 完善农民工工伤保险制度第36-37页
        5.1.1 强化政府部门监管责任第36页
        5.1.2 增强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第36-37页
        5.1.3 提高农民工维权意识和能力第37页
    5.2 完善工伤农民工社会救助机制第37-40页
        5.2.1 拓宽法律援助渠道第37-38页
        5.2.2 提高医疗救助水平第38-39页
        5.2.3 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第39页
        5.2.4 扶持自主自立创业第39-40页
    5.3 完善工伤农民工社会支持网络第40-41页
        5.3.1 安排心理辅导第40页
        5.3.2 社会支持多元化第40-41页
    5.4 建立农民工工伤预防机制第41-42页
        5.4.1 强化安全生产责任第41页
        5.4.2 加强劳动安全监管第41-42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42-43页
    6.1 研究结论第42页
    6.2 研究展望第42-43页
参考文献第43-46页
致谢第46-47页
附录1第47-49页
附录2第49页

论文共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四川省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中的审批局模式研究
下一篇:农村基层协商民主的实现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