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1 绪论 | 第9-14页 |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 1.2.1 建筑物模型重建的研究现状 | 第10页 |
| 1.2.2 极化方向角的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 1.2.3 PolInSAR技术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13-14页 |
| 1.3.1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页 |
| 1.3.2 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13-14页 |
| 2 散射模型及概述 | 第14-21页 |
| 2.1 地物散射模型及极化表达 | 第14-17页 |
| 2.1.1 单次散射模型 | 第14-15页 |
| 2.1.2 偶次散射模型 | 第15页 |
| 2.1.3 体散射模型 | 第15-16页 |
| 2.1.4 螺旋散射模型 | 第16-17页 |
| 2.2 SAR影像建筑物成像特点 | 第17-20页 |
| 2.2.1 模拟建筑物 | 第17-18页 |
| 2.2.2 高分辨率SAR影像建筑物目标 | 第18-20页 |
| 2.3 高分辨率雷达数据 | 第20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 3 基于极化方向角补偿的干涉相位分析 | 第21-34页 |
| 3.1 极化方向角介绍 | 第21-25页 |
| 3.1.1 极化方向角的概念 | 第21-22页 |
| 3.1.2 极化方向角的计算 | 第22-24页 |
| 3.1.3 极化方向角的讨论 | 第24-25页 |
| 3.2 极化方向角对干涉相位的补偿 | 第25-28页 |
| 3.2.1 传统干涉相位提取 | 第25-26页 |
| 3.2.2 方向角补偿的干涉相位提取 | 第26-28页 |
| 3.3 极化方向角对干涉相位的影响 | 第28-33页 |
| 3.3.1 实验及结果分析 | 第28-33页 |
| 3.3.2 存在问题 | 第33页 |
| 3.4 本章小节 | 第33-34页 |
| 4 基于极化方向角补偿的PolInSAR模型分解 | 第34-47页 |
| 4.1 常规PolInSAR三分量分解理论 | 第34-35页 |
| 4.2 极化方向角补偿的PolInSAR模型分解 | 第35-38页 |
| 4.3 极化方向角补偿对散射模型的作用 | 第38-40页 |
| 4.4 常规与补偿的PolInSAR模型分解实验 | 第40-46页 |
| 4.4.1 极化方向角补偿对模型分解的贡献 | 第40-45页 |
| 4.4.2 实验总结 | 第45-46页 |
| 4.5 本章小节 | 第46-47页 |
| 5 基于极化方向角补偿的建筑物模型重建 | 第47-57页 |
| 5.1 方向角补偿的建筑物高度提取 | 第47-51页 |
| 5.1.1 单极化干涉相位法 | 第47-49页 |
| 5.1.2 全极化PolInSAR模型分解法 | 第49-51页 |
| 5.2 基于PolInSAR模型分解的建筑物三维重建 | 第51-56页 |
| 5.2.1 实验数据及结果分析 | 第51-55页 |
| 5.2.2 实验总结 | 第55-56页 |
| 5.3 本章小节 | 第56-57页 |
| 6 结论与展望 | 第57-58页 |
| 6.1 研究内容总结 | 第57页 |
| 6.2 进一步工作及展望 | 第57-58页 |
| 参考文献 | 第58-63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第63-64页 |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