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引言 | 第6-7页 |
第一章 刑事诉讼专家辅助人制度概述 | 第7-13页 |
1.1 刑事诉讼专家辅助人的含义 | 第7-8页 |
1.1.1 相关称谓辨析 | 第7页 |
1.1.2 刑事诉讼专家辅助人的概念 | 第7-8页 |
1.2 刑事诉讼专家辅助人的法律属性 | 第8-11页 |
1.2.1 专家辅助人与鉴定人的区别 | 第8-9页 |
1.2.2 专家辅助人与证人的区别 | 第9-10页 |
1.2.3 专家辅助人与诉讼代理人(辩护人)的区别 | 第10页 |
1.2.4 专家辅助人与英美法系专家证人的区别 | 第10-11页 |
1.3 刑事诉讼专家辅助人的功能 | 第11-13页 |
1.3.1 专家辅助人可以弥补当事人专业能力的不足 | 第11-12页 |
1.3.2 专家辅助人可以协助法庭对鉴定意见进行质证采信 | 第12页 |
1.3.3 专家辅助人有助于控辩平衡,实现司法公正与效率 | 第12-13页 |
第二章 专家辅助人制度在我国刑事诉讼中的确立 | 第13-20页 |
2.1 专家辅助人制度的起源 | 第13-14页 |
2.2 国外专家辅助人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 第14-18页 |
2.2.1 意大利技术顾问制度述评 | 第14-16页 |
2.2.2 俄罗斯专家制度述评 | 第16-18页 |
2.3 专家辅助人制度在我国的立法现状 | 第18-20页 |
第三章 完善我国刑事诉讼专家辅助人制度的具体设想 | 第20-32页 |
3.1 刑事诉讼专家辅助人选任问题 | 第20-23页 |
3.1.1 专家辅助人的选任主体问题 | 第20-22页 |
3.1.2 专家辅助人的选任对象问题 | 第22-23页 |
3.2 刑事诉讼专家辅助人参与诉讼程序问题 | 第23-27页 |
3.2.1 刑事诉讼专家辅助人的选任程序 | 第23-25页 |
3.2.2 刑事诉讼专家辅助人的出庭程序 | 第25-27页 |
3.3 刑事诉讼专家辅助人的权利义务问题 | 第27-30页 |
3.3.1 刑事诉讼专家辅助人的权利问题 | 第27-29页 |
3.3.2 刑事诉讼专家辅助人的义务问题 | 第29-30页 |
3.4 刑事诉讼专家辅助人参与诉讼的法律后果 | 第30-32页 |
3.4.1 专家辅助人意见的质证责任 | 第30页 |
3.4.2 专家辅助人意见的质证标准 | 第30-31页 |
3.4.3 专家辅助人的法律责任 | 第31-32页 |
第四章 刑事诉讼专家辅助人制度运行的辅助程序 | 第32-34页 |
4.1 赋予当事人鉴定程序启动权 | 第32页 |
4.2 建立鉴定意见开示制度 | 第32-33页 |
4.3 建立规范的鉴定意见书制度 | 第33页 |
4.4 法官采信鉴定意见应说明理由 | 第33-34页 |
结论 | 第34-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6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36-37页 |
致谢 | 第37-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