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1.绪论 | 第11-17页 |
1.1 氨基葡萄糖概述 | 第11-12页 |
1.2 氨基葡萄糖生理功能的研究现状 | 第12页 |
1.3 氨基葡萄糖应用 | 第12-15页 |
1.3.1 免疫调节方面的应用 | 第12-13页 |
1.3.2 在调节机体及吸收方面的应用 | 第13页 |
1.3.3 治疗骨关节炎 | 第13-14页 |
1.3.4 在抗癌抑菌方面的应用 | 第14页 |
1.3.5 在防腐抗菌方面的应用 | 第14-15页 |
1.3.6 在抗氧化、抗衰老方面的应用 | 第15页 |
1.3.7 在水产方面的应用 | 第15页 |
1.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5-17页 |
2. G-NH_2抗氧化性能的研究 | 第17-22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17页 |
2.1.1 材料与试剂 | 第17页 |
2.1.2 仪器 | 第17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17-18页 |
2.2.1 G-NH_2还原能力测定 | 第17页 |
2.2.2 G-NH_2清除 DPPH·能力测定 | 第17-18页 |
2.2.3 G-NH_2清除·OH 能力测定 | 第18页 |
2.3 实验结果 | 第18-20页 |
2.3.1 G-NH_2还原能力测定 | 第18-19页 |
2.3.2 G-NH_2清除 DPPH·能力测定 | 第19页 |
2.3.3 G-NH_2清除·OH 能力测定 | 第19-20页 |
2.4 讨论 | 第20-22页 |
3. G-NH_2对酪氨酸酶的抑制能力及其机理 | 第22-29页 |
3.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2页 |
3.1.1 材料与试剂 | 第22页 |
3.1.2 仪器与设备 | 第22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22-23页 |
3.2.1 酪氨酸酶活力的测定 | 第22页 |
3.2.2 G-NH_2对酪氨酸酶抑制作用 | 第22-23页 |
3.2.3 不同质量浓度的 DOPA 底物酶促反应速度变化的测定 | 第23页 |
3.2.4 不同酶量对酶促反应速度变化的测定 | 第23页 |
3.3 结果 | 第23-26页 |
3.3.1 时间对酪氨酸酶酶促反应的影响 | 第23-24页 |
3.3.2 G-NH_2对酪氨酸酶促反应的抑制作用 | 第24-25页 |
3.3.3 不同底物浓度对酪氨酸酶促反应的抑制作用 | 第25-26页 |
3.3.4 不同酶量对酶促反应速度变化的影响 | 第26页 |
3.4 讨论 | 第26-29页 |
3.4.1 酶抑制反应类型 | 第26-27页 |
3.4.2 酶抑制反应时间 | 第27页 |
3.4.3 抑酶反应先扬后抑现象 | 第27页 |
3.4.4 氨基葡萄糖抑酶机理 | 第27-29页 |
4. G-NH_2对黑色素瘤细胞B16-F10黑色素合成的影响 | 第29-37页 |
4.1 实验材料 | 第29页 |
4.1.1 原料和试剂 | 第29页 |
4.1.2 主要仪器 | 第29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29-32页 |
4.2.1 样品预处理 | 第29-30页 |
4.2.2 细胞培养 | 第30页 |
4.2.3 细胞形态观察 | 第30页 |
4.2.4 体外细胞毒试验(MTT 法) | 第30-31页 |
4.2.5 酪氨酸酶酶活的测定 | 第31页 |
4.2.6 黑色素含量的测定 | 第31-32页 |
4.2.7 统计学分析 | 第32页 |
4.3 G-NH_2对小鼠皮肤黑色素癌细胞黑素合成的影响结果 | 第32-35页 |
4.3.1 G-NH_2对B16-F10细胞形态的影响 | 第32-33页 |
4.3.2 G-NH_2对B16-F10细胞增殖的影响 | 第33页 |
4.3.3 G-NH_2对B16-F10酪氨酸酶酶活的影响 | 第33-34页 |
4.3.4 G-NH_2对B16-F10黑色素含量的影响 | 第34-35页 |
4.4 讨论 | 第35-37页 |
5.G-NH_2对南美白对虾黑变的影响 | 第37-44页 |
5.1 材料和方法 | 第37页 |
5.1.1 实验试剂 | 第37页 |
5.1.2 仪器 | 第37页 |
5.2 实验方法 | 第37-39页 |
5.2.1 实验用虾的预处理 | 第37页 |
5.2.2 G-NH_2对南美白对虾的黑变影响 | 第37-38页 |
5.2.3 pH 值的测定(酸度计法 GB/T5009.45-2003) | 第38页 |
5.2.4 挥发性盐基氮(T-VBN)的测定 | 第38-39页 |
5.2.5 细菌总数(TVC)的测定 | 第39页 |
5.3 G-NH_2体内抗氧化实验结果 | 第39-43页 |
5.3.1 G-NH_2可推迟南美白对虾黑变时间 | 第39-41页 |
5.3.2 G-NH_2 对虾体的 pH 值变化影响 | 第41页 |
5.3.3 G-NH_2对南美白对虾冰藏过程中TVBN的影响 | 第41-42页 |
5.3.4 G-NH_2对南美白对虾冰藏过程中TVC的影响 | 第42-43页 |
5.4 讨论 | 第43-44页 |
6.G-NH_2抑菌研究 | 第44-48页 |
6.1 实验材料 | 第44页 |
6.1.1 菌株 | 第44页 |
6.1.2 试剂 | 第44页 |
6.1.3 仪器 | 第44页 |
6.2 实验方法 | 第44-45页 |
6.2.1 供试菌株的活化 | 第44-45页 |
6.2.2 G-NH_2抑菌活性测定 | 第45页 |
6.2.3 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的测定 | 第45页 |
6.3 G-NH_2抑菌实验结果 | 第45-47页 |
6.3.1 G-NH_2抑菌圈 | 第45-46页 |
6.3.2 G-NH_2最小抑菌浓度(MIC) | 第46-47页 |
6.3.3 G-NH_2最小杀菌浓度(MBC) | 第47页 |
6.4 讨论 | 第47-48页 |
7.结论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5页 |
在学研究成果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