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论文摘要 | 第1-6页 |
The abstract of the master paper | 第6-10页 |
导言 | 第10-11页 |
第一章 罪刑法定原则在中国社会所遇到的问题 | 第11-25页 |
第一节 刑事立法层面遇到的问题 | 第11-15页 |
一、刑事立法过程未能体现民众意志 | 第12-13页 |
二、刑事立法技术还不够娴熟 | 第13-15页 |
第二节 刑事司法层面遇到的问题 | 第15-20页 |
一、刑事司法还未真正实现独立 | 第16-18页 |
二、司法解释存在越权的现象 | 第18-20页 |
第三节 国民素质方面的问题 | 第20-25页 |
一、法律人的素质(以法官即司法者的素质为考察对象) | 第21-23页 |
二、非法律人的素质(以普通民众即守法者的素质为考察对象) | 第23-25页 |
第二章 罪刑法定原则遇阻的深层次原因分析 | 第25-36页 |
第一节 从中国政治体制权力分配角度进行分析 | 第25-27页 |
一、行政权对司法权的干预 | 第25-26页 |
二、国家未能充分保证我国民众的基层民主权 | 第26-27页 |
第二节 从历史发展以及传统文化角度进行分析 | 第27-31页 |
一、“礼”的遵从思想阻碍罪刑法定原则的实施 | 第27-30页 |
二、“礼”对社会秩序的功能性调节阻碍罪刑法定原则的实施 | 第30-31页 |
第三节 从中国国民劣根性角度进行分析 | 第31-36页 |
一、儒家思想对中国人意识的奴役 | 第32-34页 |
二、中国人对权势崇拜的奴性 | 第34-36页 |
第三章 罪刑法定原则得以实施的制度思考 | 第36-46页 |
第一节 在立法方面的制度架构 | 第36-38页 |
一、多项措施并举,保障民众表达意志的充分性 | 第36-37页 |
二、提高立法技术,提供科学严谨的法典保障 | 第37-38页 |
第二节 在司法方面的制度架构 | 第38-42页 |
一、实现司法独立是罪刑法定原则得以贯彻的必然要求 | 第38-40页 |
二、多层面完善司法解释,保证罪刑法定原则得以贯彻 | 第40-42页 |
第三节 在提高国民素质方面的思考 | 第42-46页 |
一、提高法官的综合素质 | 第42-44页 |
二、提高普通民众的素质 | 第44-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48-49页 |
后记 | 第49-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