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结构理论、计算论文--结构力学论文--结构动力学论文

楼盖在人致振动作用下的加速度响应分析理论及试验研究

中文摘要第3-4页
英文摘要第4-5页
1 绪论第9-29页
    1.1 概述第9-10页
    1.2 人致荷载第10-16页
        1.2.1 行走和跑步第10-14页
        1.2.2 跳跃第14-16页
    1.3 舒适度评价标准第16-22页
        1.3.1 中国第16-17页
        1.3.2 美国第17-19页
        1.3.3 PCI标准第19页
        1.3.4 其他控制标准第19-22页
    1.4 人致楼振动响应第22-28页
        1.4.1 非耦合情形第22-26页
        1.4.2 人-结构耦合情形第26-28页
    1.5 主要研究内容第28-29页
2 钢-混凝土组合楼盖人-结构耦合试验研究第29-51页
    2.1 钢-混凝土组合楼盖试件尺寸第29-31页
    2.2 模态分析第31-36页
        2.2.1 试验结果分析第33页
        2.2.2 边界条件第33-36页
    2.3 行走激励第36-46页
        2.3.1 试验设计第36-41页
        2.3.2 舒适度评价第41-44页
        2.3.3 波峰因数β_(rp)第44-46页
    2.4 人-结构耦合第46-49页
    2.5 小结第49-51页
3 人-结构耦合振动加速度分析理论第51-73页
    3.1 控制方程第51-54页
    3.2 控制方程的求解第54-60页
        3.2.1 摄动法简介第54-55页
        3.2.2 运动方程解答第55-60页
    3.3 摄动解验证第60-67页
        3.3.1 人体子系统参数第60-61页
        3.3.2 钢-混凝土组合楼盖参数第61-62页
        3.3.3 v_(px)和v_(py)第62页
        3.3.4 行走函数选择第62-63页
        3.3.5 分析步骤第63页
        3.3.6 试验对比第63-67页
    3.4 参数分析第67-68页
        3.4.1 行走路径第67页
        3.4.2 阻尼比第67-68页
        3.4.3 簧载质量m_a第68页
    3.5 算例分析第68-72页
    3.6 小结第72-73页
4 预应力混凝土楼盖振动加速度分析理论第73-89页
    4.1 简化模型及控制方程第73-76页
    4.2 加速度第76-77页
    4.3 加速度简化计算公式第77-81页
        4.3.1 跳跃荷载第77-78页
        4.3.2 跑步荷载第78-79页
        4.3.3 行走荷载第79-81页
    4.4 振型函数第81-87页
    4.5 小结第87-89页
5 预应力混凝土楼盖振动舒适度及人致振动因子试验第89-141页
    5.1 预应力混凝土楼盖尺寸及试验设计第89-93页
    5.2 模态测试第93-102页
        5.2.1 频率第94-97页
        5.2.2 阻尼第97-100页
        5.2.3 边界条件第100-102页
    5.3 跳跃激励第102-116页
        5.3.1 1第102-110页
        5.3.2 1第110-114页
        5.3.3 跳跃系数α_J第114-116页
    5.4 行走和跑步激励第116-134页
        5.4.1 1第117页
        5.4.2 2第117-118页
        5.4.3 峰值和RMS加速度第118-121页
        5.4.4 波峰因数β_(rp)第121-123页
        5.4.5 理论验证行走激励及参数分析第123-126页
        5.4.6 行走系数α_w第126-128页
        5.4.7 理论验证跑步激励及参数分析第128-131页
        5.4.8 跑步系数α_R第131-134页
    5.5 参数分析第134-136页
    5.6 舒适度评价第136-137页
    5.7 算例分析第137-139页
    5.8 小结第139-141页
6 结论与展望第141-143页
    6.1 主要结论第141页
    6.2 创新性工作第141-142页
    6.3 研究展望第142-143页
致谢第143-145页
参考文献第145-159页
附录A 不同边界条件矩形薄板振型函数第159-165页
    A.1 两对边固支另两边简支第159页
    A.2 两对边固支另两边自由第159-162页
    A.3 一边固支相对边简支另两对边自由第162-163页
    A.4 两对边简支另两边自由第163-165页
附录B 两跨连续简支楼盖振型函数第165-169页
    B.1 两跨连续梁振型函数第165-166页
    B.2 两跨连续简支预应力混凝土楼盖振型第166-169页
附录C第169-170页
    A.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发表论文第169页
    B.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第169-170页

论文共1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建筑与小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研究
下一篇:社区公园恢复性环境影响机制及空间优化--以重庆市主城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