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信息与传播理论论文--传播理论论文

微电影广告对大学生群体的传播效果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目录第7-9页
1 绪论第9-17页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第9-10页
    1.2 文献综述第10-13页
    1.3 研究目的及方法第13-14页
        1.3.1 研究目的第13-14页
        1.3.2 研究方法第14页
    1.4 理论依据第14-16页
        1.4.1 广告传播效果理论第14-15页
        1.4.2 受众的社会类型论第15页
        1.4.3 阈下知觉广告理论第15-16页
    1.5 研究创新与不足第16-17页
        1.5.1 研究创新第16页
        1.5.2 研究不足第16-17页
2 微电影广告概述第17-27页
    2.1 微电影广告概念界定第17-19页
        2.1.1 微电影第17-18页
        2.1.2 微电影广告第18-19页
    2.2 微电影广告兴起动因分析第19-22页
        2.2.1 广告“三化”的催生第19-20页
        2.2.2 碎片化时代受众需要第20页
        2.2.3 广告娱乐传播的推动第20-21页
        2.2.4 “两限令”政策的东风第21-22页
    2.3 微电影广告的特性第22-27页
        2.3.1 故事性第22-23页
        2.3.2 主动性第23-24页
        2.3.3 参与性第24-25页
        2.3.4 精准性第25页
        2.3.5 话题性第25-27页
3 微电影广告的传播效果实证调查第27-46页
    3.1 研究方案设计第27-30页
        3.1.1 选取大学生群体为对象的典范性第27-28页
        3.1.2 研究假设第28页
        3.1.3 研究设计说明第28-29页
        3.1.4 样本基本信息统计第29-30页
    3.2 统计分析第30-46页
        3.2.1 大学生群体与微电影广告的接触度第30-32页
        3.2.2 大学生群体对微电影广告的认知效果第32-37页
        3.2.3 大学生群体对微电影广告的情感效果第37-43页
        3.2.4 大学生群体对微电影广告的意动效果第43-46页
4 结论与建议第46-51页
    4.1 结论第46-48页
        4.1.1 接触度第46页
        4.1.2 认知效果第46-47页
        4.1.3 情感效果第47页
        4.1.4 意动效果第47-48页
    4.2 建议第48-51页
        4.2.1 精准定位,提供个性化体验第48页
        4.2.2 内容为王,打造持续传播力第48-49页
        4.2.3 软性沟通,植入适度第49-50页
        4.2.4 整合媒介资源,传播立体化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53页
附录第53-56页
致谢第56-57页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第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产业链视角下的移动阅读数字版权相关问题研究
下一篇:轮腿机器人运动学与越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