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目录 | 第6-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8页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2-13页 |
1.2 通风监控系统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 第13-15页 |
1.2.1 隧道监控系统的控制方案 | 第13-14页 |
1.2.2 隧道通风控制方法 | 第14-15页 |
1.3 课题来源 | 第15页 |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5-17页 |
1.5 论文结构安排 | 第17-18页 |
第二章 隧道监控系统 | 第18-30页 |
2.1 隧道监控系统概述 | 第18页 |
2.2 隧道监控系统总体功能 | 第18-19页 |
2.3 隧道监控系统的构成 | 第19-25页 |
2.3.1 交通监控系统 | 第20-21页 |
2.3.2 闭路电视监视系统 | 第21-22页 |
2.3.3 照明监控系统 | 第22页 |
2.3.4 紧急电话广播系统 | 第22-23页 |
2.3.5 火灾报警系统 | 第23页 |
2.3.6 电力监控系统 | 第23-25页 |
2.4 通风监控系统 | 第25-28页 |
2.4.1 翔安隧道通风系统介绍 | 第25-27页 |
2.4.2 通风设计原则 | 第27页 |
2.4.3 通风监控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 第27-28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8-30页 |
第三章 隧道监控系统方案确定及硬件设计 | 第30-50页 |
3.1 隧道监控系统的总体设计目标 | 第30页 |
3.2 隧道监控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 | 第30-32页 |
3.3 系统通信网络的构建 | 第32-39页 |
3.3.1 现场总线的局限性 | 第32-33页 |
3.3.2 工业以太网的优势与发展 | 第33-35页 |
3.3.3 100Mbps冗余自愈式光纤环形以太网组网方案 | 第35-39页 |
3.4 区域控制器的设计 | 第39-45页 |
3.4.1 PLC概述 | 第39-40页 |
3.4.2 PLC的选型 | 第40-43页 |
3.4.3 区域控制器的硬件设计 | 第43-45页 |
3.5 隧道通风控制 | 第45-49页 |
3.5.1 远程控制模式 | 第45-46页 |
3.5.2 隧道通风控制原则 | 第46-47页 |
3.5.3 风机正反转功能实现 | 第47-49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四章 通风监控系统上位机软件设计 | 第50-66页 |
4.1 上位机软件实现的功能 | 第50页 |
4.2 组态王简介 | 第50-51页 |
4.3 上位机软件的设计与具体实现 | 第51-65页 |
4.3.1 定义外部设备 | 第52-53页 |
4.3.2 添加上位机软件的工程变量 | 第53-54页 |
4.3.3 上位机软件界面设计 | 第54-61页 |
4.3.4 编写上位机软件的命令语言 | 第61-62页 |
4.3.5 组态王与MS Access数据库的连接 | 第62-64页 |
4.3.6 系统配置 | 第64-6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五章 通风监控系统下位机软件设计 | 第66-74页 |
5.1 Unity Pro介绍 | 第66-67页 |
5.2 利用Unity Pro编写下位机程序 | 第67-73页 |
5.2.1 建立机架并配置硬件模块和网络 | 第67-68页 |
5.2.2 定义下位机软件的变量 | 第68-71页 |
5.2.3 编写通风监控系统的下位机软件 | 第71-73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4-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0页 |
作者在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0-82页 |
作者在攻读硕士期间获得的软件著作权 | 第82-84页 |
致谢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