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第1章 微信概述 | 第11-19页 |
1.1 微信的产生及发展 | 第11-14页 |
1.1.1 微信的产生 | 第11页 |
1.1.2 微信的迅猛发展 | 第11-12页 |
1.1.3 微信版本的代际更迭 | 第12-14页 |
1.2 微信的用户群分析 | 第14-19页 |
1.2.1 微信的市场份额 | 第14-16页 |
1.2.2 从“人口质量”看微信“用户质量” | 第16-19页 |
第2章 微信的传播性质分析 | 第19-25页 |
2.1 从麦克卢汉的传播理论看微信的传播功能 | 第19-21页 |
2.1.1 微信即“讯息” | 第19-20页 |
2.1.2 从传播功能到人的延伸 | 第20-21页 |
2.2 微信的传播特点 | 第21-24页 |
2.2.1 即时性 | 第21页 |
2.2.2 私密性 | 第21-22页 |
2.2.3 社交性 | 第22-23页 |
2.2.4 互动性 | 第23页 |
2.2.5 碎片化 | 第23-24页 |
2.3 微信与其他功能性产品的对比 | 第24-25页 |
第3章 微信的重要竞争战略分析 | 第25-32页 |
3.1 移动支付的竞争性营销 | 第25-27页 |
3.1.1 现金补贴与捆绑式销售 | 第25-26页 |
3.1.2 双寡头局面下的理性竞争 | 第26-27页 |
3.2 移动理财扩大平台影响力 | 第27-30页 |
3.2.1 理财通的适时推出 | 第27-28页 |
3.2.2 理财通与余额宝的比较性竞争 | 第28-30页 |
3.3 微信红包巩固市场份额 | 第30-32页 |
3.3.1 “红包游戏”的收益模式 | 第30页 |
3.3.2 “红包游戏”的成功因素分析 | 第30-32页 |
第4章 微信现有盈利模式分析 | 第32-39页 |
4.1 挖掘游戏产业潜力 | 第32-34页 |
4.1.1 移动游戏产业中的蓬勃生机 | 第32页 |
4.1.2 基于带入关系链型游戏的优势 | 第32-33页 |
4.1.3 游戏时间:“碎片化”向“固定化”的转变 | 第33-34页 |
4.2 市场细分拓展增值服务项目 | 第34-36页 |
4.2.1 个人级增值服务项目少 | 第34-35页 |
4.2.2 企业级增值服务项目有差别 | 第35-36页 |
4.2.3 内容增值服务带来更大发展空间 | 第36页 |
4.3 移动支付深入生活 | 第36-39页 |
4.3.1 打造全新生活方式 | 第36-37页 |
4.3.2 全面开放支付接口 | 第37页 |
4.3.3 从精准营销到整合营销 | 第37-39页 |
第5章 对微信未来盈利模式的构想 | 第39-43页 |
5.1 创新与运营商间的合作模式 | 第39-40页 |
5.2 长文化产业链条 | 第40-41页 |
5.3 平台的充分利用 | 第41-43页 |
结语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