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我国县级政府效能的研究--以引导型政府为视角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1-27页 |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1-14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二、核心理论概述 | 第14-19页 |
(一)政府效能的内涵 | 第14-15页 |
(二)政府效能的构成 | 第15-16页 |
(三)引导型政府职能的内涵 | 第16-17页 |
(四)引导型政府职能的特征 | 第17-19页 |
三、研究文献综述 | 第19-23页 |
(一)效能政府内涵 | 第20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0-23页 |
四、理论依据 | 第23-25页 |
(一)政府职能理论 | 第23-25页 |
(二)组织扁平化理论 | 第25页 |
五、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 第25-27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25-26页 |
(二)创新之处 | 第26-27页 |
第二章 现阶段对提升县级政府效能提出的新目标 | 第27-37页 |
一、县级政府向引导型职能模式转变的必然性 | 第28-30页 |
二、提高四项能力促进政府效能提升 | 第30-37页 |
(一)灵活掌控能力 | 第30-31页 |
(二)高效行政能力 | 第31-33页 |
(三)良好服务能力 | 第33-34页 |
(四)快速反应能力 | 第34-37页 |
第三章 县级政府效能提升面临的困境及原因 | 第37-51页 |
一、运行环境紊乱 | 第37-40页 |
(一)职能划分不明导致运行紊乱 | 第37-39页 |
(二)公权力的分配和运用缺乏导向性 | 第39-40页 |
二、角色定位不科学 | 第40-42页 |
(一)“政府核心掌控论” | 第41页 |
(二)“政府无为而治论” | 第41-42页 |
三、核心价值取向偏误 | 第42-44页 |
(一)政府机构 | 第42-43页 |
(二)行政人员 | 第43-44页 |
四、县级政府行政效率低下 | 第44-51页 |
(一)决策能力较低 | 第44-45页 |
(二)执行能力不强 | 第45-48页 |
(三)缺乏创新动力 | 第48-51页 |
第四章 提高我国县级政府效能的有效途径 | 第51-83页 |
一、优化县级政府内部环境 | 第51-57页 |
(一)改善内部职能运行机制 | 第51-54页 |
(二)公权力的合理分配和监督 | 第54-57页 |
二、政府角色合理定位 | 第57-65页 |
(一)经济发展的领跑者 | 第58-61页 |
(二)公共产品的提供者 | 第61-63页 |
(三)地方管理的协调者 | 第63-65页 |
三、政府树立全新价值取向 | 第65-69页 |
(一)转变政府运作理念 | 第65-67页 |
(二)转变行政人员工作理念及价值取向 | 第67-69页 |
四、把握四项能力提高政府效能 | 第69-83页 |
(一)提升资源整合引导能力 | 第70-72页 |
(二)提高政府协调能力 | 第72-75页 |
(三)提升社会危机管理能力 | 第75-77页 |
(四)提高管理创新能力 | 第77-83页 |
结语 | 第83-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89页 |
致谢 | 第89-9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1-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