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性事件中无直接利益者的行动逻辑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10-20页 |
第一节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一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第12-18页 |
一 国外研究现状述评 | 第12-14页 |
二 国内研究现状述评 | 第14-18页 |
第三节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第四节 创新之处 | 第18页 |
第五节 不足之处 | 第18-20页 |
第一章 群体性事件中无直接利益者的界定 | 第20-32页 |
第一节 无直接利益者和直接利益者 | 第20-23页 |
一 群体性事件的含义和类型 | 第20-22页 |
二 群体性事件中的直接利益者 | 第22页 |
三 群体性事件中的无直接利益者 | 第22-23页 |
第二节 无直接利益者的群体特征 | 第23-28页 |
一 无直接利益者的群体属性 | 第24-25页 |
二 无直接利益者群体的形成特征 | 第25-26页 |
三 无直接利益者群体的组织特征 | 第26-27页 |
四 无直接利益者群体的行为目标特征 | 第27-28页 |
第三节 无直接利益者的群体结构 | 第28-32页 |
一 组织领导者 | 第28-29页 |
二 积极参加者 | 第29页 |
三 盲目跟随者 | 第29-30页 |
四 好奇围观者 | 第30-32页 |
第二章 无直接利益者的行为生成机理 | 第32-43页 |
第一节 无直接利益者的生长土壤 | 第32-36页 |
一 社会结构性矛盾与利益分化 | 第33-34页 |
二 社会结构性矛盾与相对剥夺感 | 第34-35页 |
三 社会结构性矛盾与社会不信任 | 第35-36页 |
第二节 无直接利益者的心理种子 | 第36-39页 |
一 一般化信念与负面刻板印象 | 第36-37页 |
二 不平衡心态与负面情绪 | 第37-39页 |
第三节 无直接利益者的行为场景 | 第39-43页 |
一 群体情绪强化信念和态度 | 第39-41页 |
二 群体行动中的盲从 | 第41-43页 |
第三章 无直接利益者的行为动机及其行为模式 | 第43-48页 |
第一节 无直接利益者的行为动机 | 第43-45页 |
一 维护公平正义 | 第43页 |
二 宣泄不满情绪 | 第43-44页 |
三 心理压力释放 | 第44-45页 |
四 有意制造麻烦 | 第45页 |
第二节 无直接利益者的行为模式 | 第45-48页 |
一 刺激——不满——宣泄 | 第46页 |
二 刺激——压力——释放 | 第46-48页 |
余论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个人简历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