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引言 | 第11-13页 |
一、思想政治课教学借鉴孔子教育思想的依据和意义 | 第13-20页 |
(一) 高中思想政治课在普通高中教育中的性质、地位和现状 | 第13-17页 |
1.思想政治课担负德育与智育双重任务 | 第13-14页 |
2.思想政治课是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的主渠道 | 第14-15页 |
3.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性是当务之急 | 第15-17页 |
(二) 思想政治课教学借鉴孔子教育思想的依据和意义 | 第17-20页 |
1.博大精深的孔子教育思想 | 第17-18页 |
2.思想政治课教学借鉴孔子教育思想的依据和意义 | 第18-20页 |
二、孔子教育观的启示——提升思想政治课教师的使命感 | 第20-30页 |
(一)加强思想政治教师的师德修养 | 第20-25页 |
1.富而后教——充分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意义 | 第21-22页 |
2.性相近 习相远——满腔热情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 第22-23页 |
3.有教无类 诲人不倦——投身教书育人事业 | 第23-25页 |
(二) 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师职业技能 | 第25-30页 |
1.学而不厌 温故而知新——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终身学习 | 第25-26页 |
2.因材施教 循循善诱——思想政治教师要提教学艺术 | 第26-28页 |
3.言传身教 以身作则——注重思想政治课教师的示范作用 | 第28-30页 |
三、孔子学习观的启示——高中生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 第30-46页 |
(一) "朝闻道,夕死可矣"——引导高中生好学乐学 | 第30-35页 |
1.发愤忘食 乐以忘忧——高中生必须好学乐学 | 第30-31页 |
2.默而识之 学而不厌——高中生要有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 | 第31-32页 |
3.虚心笃实 不耻下问——高中生必须勇于善于向他人看齐 | 第32-33页 |
4.学思并重 相得益彰——高中生要善于学习和思考 | 第33-35页 |
(二) 文行忠信 全面发展——努力完成思想政治课教学任务 | 第35-44页 |
1.努力完成思想政治课的智育任务 | 第35-37页 |
2.努力完成思想政治课的德育任务 | 第37-44页 |
(1) 笃信好学 守死善道——要求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 | 第37-38页 |
(2) 宽容不愠 爱人爱己——建立和谐人际关系 | 第38-40页 |
(3) "言必信,行必果"——诚信是人立身之本 | 第40页 |
(4) 错勿惮改"吾日三省吾身"——高中生必须学会反躬自省 | 第40-42页 |
(5) "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严以律己,修身自持 | 第42-44页 |
(三)."力行近乎仁"——实现学习的最终目的 | 第44-46页 |
四、孔子教学观的启示——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性 | 第46-55页 |
(一) 把握教学规律提高教学实效性 | 第46-52页 |
1.尊重个性 因材施教——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 | 第46-48页 |
2.愤启悱发 触类旁通——善于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 | 第48-50页 |
3.学、思、习、行——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过程 | 第50-52页 |
(二) 教学相长 尊师爱生——共建和谐师生关系 | 第52-55页 |
1."当仁,不让于师"——对学生充满期待 | 第52-53页 |
2.教学相长 爱护学生——共建和谐师生关系 | 第53-55页 |
五、时移世易 与世俱进 | 第55-58页 |
(一) 古为今用 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性 | 第55-56页 |
(二) 借鉴孔子教育思想应与世俱进 | 第56-58页 |
结束语 | 第58-59页 |
附录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2页 |
后记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