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外语论文--英语论文

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同课异构”研究--以英语学科为例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6页
 第一节 问题的缘起第11-12页
  一、新课程改革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第11页
  二、教师教育现状无法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第11-12页
  三、“同课异构”,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第12页
 第二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2-13页
 第三节 研究内容和方法第13-14页
  一、研究内容第13页
  二、研究方法第13-14页
 第四节 概念界定第14-15页
  一、教师专业发展第14-15页
  二、“同课异构”第15页
 第五节 论文框架第15-16页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相关研究第16-24页
 第一节 理论基础第16-18页
  一、教师实践性知识第16-17页
  二、体验式学习理论第17页
  三、群体动力理论第17-18页
 第二节 相关研究第18-24页
  一、教师专业发展第18-20页
  二、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第20-21页
  三、同课异构第21-24页
第三章 “同课异构”的类型与特点第24-29页
 第一节 “同课异构”的组织类型第24-26页
  一、专家引领的“同课异构”第24页
  二、学科竞赛中的“同课异构”第24-25页
  三、校本教研中的“同课异构”第25页
  四、日常教学中的“同课异构”第25-26页
 第二节 “同课异构”的课例类型第26-29页
  一、一人“同课多轮”第26-27页
  二、多人“同课循环”第27页
  三、多人“同课异构”第27-29页
第四章 “同课异构”的实施第29-37页
 第一节 “同课异构”的计划与准备第29-31页
  一、确立课题第29-30页
  二、备课前的集体研讨第30-31页
 第二节 “同课异构”的实施第31-32页
  一、个体备课,形成个性化教案第31页
  二、课堂观察,同伴互助第31-32页
 第三节 课后研讨与反思第32-37页
  一、课后研讨第32页
  二、教学反思第32-37页
第五章 “同课异构”的实施效果分析第37-53页
 第一节 问卷调查第37-42页
  一、问卷调查的目的和对象第37页
  二、问卷调查的内容第37-38页
  三、问卷调查的过程第38-39页
  四、问卷调查的结果与分析第39-42页
 第二节 访谈第42-53页
  一、访谈内容第42-43页
  二、访谈结果与分析第43-53页
第六章 “同课异构”的启示与反思第53-81页
 第一节 “同课异构”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作用第53-76页
  一、有利于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显性化,优化教师知识结构第54-64页
  二、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创设良好发展氛围第64-69页
  三、理论引领、方法指导、行为跟进,提升教师科研能力第69-74页
  四、主题讲座、认知冲突提升教师教学理念第74-76页
 第二节 “同课异构”的反思第76-81页
  一、营造合作、开放的教科研文化氛围第77页
  二、寻求学校的支持与制度保障第77-78页
  三、提高专业引领的有效性第78页
  四、改善课堂教学评价机制第78-79页
  五、确保主题式教研,提倡课题式教研第79页
  六、拓宽交流途径,强化行为跟进第79-81页
结语第81-82页
附录第82-83页
参考文献第83-87页
后记第87页

论文共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职学生英语口语焦虑状况的调查与研究
下一篇:英语报刊阅读辅助初中英语教学的实证研究--以《上海学生英文报》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