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7-10页 |
Contents | 第10-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7页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3-18页 |
1.1.1 片上网络的出现及发展 | 第13-14页 |
1.1.2 片上网络技术概述 | 第14-15页 |
1.1.3 片上网络的优势 | 第15-16页 |
1.1.4 片上网络的特点 | 第16-17页 |
1.1.5 片上网络设计面临的挑战 | 第17页 |
1.1.6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17-18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8-23页 |
1.2.1 有线片上网络研究现状 | 第18-21页 |
1.2.2 无线片上网络研究现状 | 第21-23页 |
1.3 本论文研究内容及主要贡献 | 第23-25页 |
1.4 论文结构安排 | 第25-27页 |
第二章 片上网络仿真平台搭建 | 第27-43页 |
2.1 片上网络拓扑结构选择 | 第27-31页 |
2.2 片上网络交换机制选择 | 第31-34页 |
2.2.1 电路交换 | 第31-32页 |
2.2.2 存储转发交换 | 第32页 |
2.2.3 虚切通交换 | 第32-33页 |
2.2.4 虫孔交换 | 第33-34页 |
2.3 片上网络路由算法选择及死锁、活锁和饿死避免 | 第34-37页 |
2.3.1 确定性路由 | 第34-35页 |
2.3.2 自适应性路由 | 第35页 |
2.3.3 确定性与适应性相结合的路由算法 | 第35-36页 |
2.3.4 死锁、活锁和饿死避免 | 第36-37页 |
2.4 仿真平台采用的数据包结构 | 第37-38页 |
2.5 片上网络部件设计 | 第38-39页 |
2.5.1 网络接口设计 | 第38页 |
2.5.2 路由节点设计 | 第38-39页 |
2.6 网络性能参数 | 第39-42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三章 片上网络拓扑结构和路由算法研究 | 第43-53页 |
3.1 引言 | 第43页 |
3.2 基于混合互连的Mesh拓扑结构 | 第43-45页 |
3.3 HPA路由算法 | 第45-50页 |
3.3.1 HPA路由算法实现 | 第45-49页 |
3.3.2 死锁、活锁及饿死分析 | 第49-50页 |
3.4 路由算法仿真与结果分析 | 第50-52页 |
3.4.1 仿真场景与网络参数设置 | 第50页 |
3.4.2 仿真结果 | 第50-5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四章 无线片上网络架构研究 | 第53-69页 |
4.1 引言 | 第53页 |
4.2 片上无线通信技术概述 | 第53-54页 |
4.3 现有的无线片上网络架构 | 第54-55页 |
4.4 基于穷搜索的最优子网分割算法 | 第55-57页 |
4.4.1 基于穷搜索的最优子网分割算法描述 | 第55-57页 |
4.4.2 算法分析 | 第57页 |
4.5 基于中央控制的TDMA无线片上网络架构 | 第57-62页 |
4.5.1 总体框架和工作过程 | 第58-60页 |
4.5.2 中央控制器逻辑结构设计 | 第60页 |
4.5.3 中央控制器的控制模块工作流程 | 第60-62页 |
4.6 网络可扩展性分析 | 第62-63页 |
4.7 通信性能仿真和面积代价分析 | 第63-67页 |
4.7.1 通信性能仿真 | 第63-66页 |
4.7.2 面积代价分析 | 第66-67页 |
4.8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9-73页 |
5.1 结论及主要工作 | 第69-70页 |
5.2 研究展望 | 第70-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9页 |
致谢 | 第79-8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