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政治论文

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提问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页
序论第10-19页
    (一) 选题的意义第10-11页
        1. 选题的理论意义第10-11页
        2. 选题的实践意义第11页
    (二) 选题的理论依据第11-13页
        1.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第11-12页
        2. 杜威的教育理论第12页
        3. 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理论第12-13页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7页
        1. 国内研究现状第13-15页
        2. 国外研究综述第15-17页
    (四) 研究方法和有可能的创新点第17-19页
        1. 研究方法第17-18页
        2. 有可能的创新点第18-19页
一、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提问的理论研究第19-22页
    (一) 相关概念的界定第19-21页
        1. 提问的含义第19-20页
        2. 课堂提问的含义第20页
        3. 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含义第20-21页
    (二) 初中思想品德课搞好课堂提问的必要性第21-22页
        1. 发展学生道德认知能力的需要第21页
        2. 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兴趣的需要第21-22页
二、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第22-30页
    (一) 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提问存在问题的调查与统计说明第22-27页
        1. 问卷调查及结果分析第22-25页
        2. 访谈及结果分析第25-27页
    (二) 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提问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第27页
        1. 学生对课堂提问的参与意识较差第27页
        2. 学生参与课堂提问的能力较差第27页
    (三) 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提问教师方面存在的问题第27-30页
        1. 问题设计偏重于课本的内容第28页
        2. 问题设计缺少学科之间的联系第28页
        3. 问题设计忽视学生个体的差异性第28-29页
        4. 部分教师一味追求问题的统一答案第29页
        5. 课堂提问过程被部分教师所垄断第29-30页
三、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提问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第30-34页
    (一) 内在的原因第30-32页
        1. 教师自身专业素养缺乏第30页
        2. 教师对提问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第30-31页
        3. 教师对相关学科知识储备缺乏第31页
        4. 教师实践操作能力不强第31-32页
    (二) 外在的原因第32-34页
        1. 现行的应试教育体制第32-33页
        2. 学校对思想品德课不够重视第33页
        3. 学生对思想品德课存在误解第33-34页
四、搞好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提问的实践探索第34-42页
    (一) 搞好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提问应该遵循的原则第34-36页
        1. 思想性原则第34页
        2. 针对性原则第34-35页
        3. 层次性原则第35页
        4. 启发性原则第35-36页
        5. 开放性原则第36页
    (二) 搞好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提问的对策第36-42页
        1. 教师要不断加强教育理论学习第36-37页
        2. 教师要做充分的课前准备第37页
        3. 教师要提高课堂提问的艺术第37-42页
五、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提问的效果分析与反思第42-47页
    (一) 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提问的效果分析第42-45页
        1. 激发了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第42-43页
        2. 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43-44页
        3. 增强了学习有困难学生的学习自信心第44-45页
    (二) 反思第45-47页
        1. 要进一步更新教育教学理念第45页
        2. 要进一步重视对教师的培训第45-46页
        3. 要进一步提高学校对思想品德课的重视第46-47页
参考文献第47-49页
致谢第49页

论文共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通信系统电磁兼容数字化样机研究
下一篇:高中数学“六何三线”概念教学模式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