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6页 |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8-9页 |
1.1.1 课题研究的目的 | 第8页 |
1.1.2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8-9页 |
1.2 无功补偿的历史及国内外现状 | 第9-15页 |
1.2.1 无功补偿的历史 | 第9-12页 |
1.2.2 SVG的国内外现状 | 第12-15页 |
1.3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第2章 SVG基本工作原理分析及无功检测 | 第16-24页 |
2.1 无功功率的分析 | 第16-17页 |
2.2 SVG基本原理 | 第17-20页 |
2.3 基于瞬时无功理论算法 | 第20-22页 |
2.4 无功信号检测 | 第22-23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3章 SVG数学模型及控制策略 | 第24-32页 |
3.1 SVG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24-25页 |
3.2 基于前馈解耦的间接控制策略 | 第25-27页 |
3.3 准PR控制算法的电流环设计 | 第27-31页 |
3.3.1 准PR参数影响 | 第28-30页 |
3.3.2 准PR控制算法离散化 | 第30-31页 |
3.3.3 基于PR调节的SVG控制策略 | 第3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4章 基于相电流重构的SVG系统仿真分析 | 第32-54页 |
4.1 相电流重构 | 第32-39页 |
4.1.1 调制方法 | 第32-34页 |
4.1.2 采用SVPWM调制方式的DC-AC拓扑结构图 | 第34-35页 |
4.1.3 相电流重构整体仿真验证 | 第35-37页 |
4.1.4 相电流重构仿真波形分析 | 第37-39页 |
4.2 无功补偿仿真验证 | 第39-44页 |
4.2.1 网侧电流无功分析 | 第40-41页 |
4.2.2 前馈解耦算法仿真分析 | 第41-44页 |
4.3 谐波和无功叠加时补偿仿真验证 | 第44-53页 |
4.3.1 直接补偿控制方式 | 第46-48页 |
4.3.2 准PR控制算法补偿 | 第48-5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5章 SVG软硬件设计及无功补偿实验验证分析 | 第54-72页 |
5.1 硬件选取和设计 | 第54-59页 |
5.1.1 功率器件的选取 | 第54页 |
5.1.2 储能元件的选取 | 第54-57页 |
5.1.3 霍尔元件选取 | 第57-59页 |
5.1.4 光电耦合电路 | 第59页 |
5.2 软件系统设计 | 第59-62页 |
5.2.1 主程序流程及程序 | 第59页 |
5.2.2 捕获中断流程及实验 | 第59-60页 |
5.2.3 AD子程序流程 | 第60-62页 |
5.3 实验平台及波形分析 | 第62-71页 |
5.3.1 实验环境的构建 | 第62-66页 |
5.3.2 实验部分 | 第66-67页 |
5.3.3 实验波形分析 | 第67-71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2-74页 |
6.1 总结 | 第72页 |
6.2 展望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8页 |
附录I 程序及流程图 | 第78-82页 |
致谢 | 第82-8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