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引言 | 第10-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 | 第12-16页 |
1.2.1 国外双层安全壳冷却系统仿真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2 国内双层安全壳冷却系统仿真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3 课题主要工作 | 第16-18页 |
第2章 双层安全壳冷却系统物理模型 | 第18-26页 |
2.1 双层安全壳冷却系统的概述 | 第18-23页 |
2.1.1 双层安全壳冷却系统的结构 | 第18-21页 |
2.1.2 双层安全壳冷却系统的基本功能 | 第21-22页 |
2.1.3 双层安全壳冷却系统的工作原理 | 第22-23页 |
2.2 双层安全壳冷却系统的传热过程及机理 | 第23-24页 |
2.2.1 边界条件 | 第23页 |
2.2.2 物性状态 | 第23页 |
2.2.3 传热过程 | 第23-24页 |
2.3 双层安全壳冷却系统的物理模型 | 第24-2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3章 双层安全壳冷却系统数学模型 | 第26-34页 |
3.1 钢制安全壳内部空间基本数学模型 | 第26-28页 |
3.2 钢制安全壳内传热的数学模型 | 第28页 |
3.3 钢制安全壳壁面传热的数学模型 | 第28-31页 |
3.4 钢制安全壳外流动的数学模型 | 第31-32页 |
3.5 水和蒸汽物性模型 | 第32-33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4章 双层安全壳冷却系统冷却能力的仿真 | 第34-42页 |
4.1 FLUENT基本理论 | 第34-35页 |
4.1.1 FLUENT程序的结构 | 第34页 |
4.1.2 FLUENT的边界条件 | 第34-35页 |
4.1.3 FLUENT求解器 | 第35页 |
4.2 网格的划分 | 第35-37页 |
4.3 边界条件 | 第37-38页 |
4.4 求解过程与求解设置 | 第38-41页 |
4.4.1 壳内混合气体的流动与传热计算 | 第38-39页 |
4.4.2 安全壳内外间热传递计算 | 第39-40页 |
4.4.3 求解设置 | 第40-41页 |
4.5 UDF设置 | 第41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5章 双层安全壳冷却系统冷却能力的分析 | 第42-60页 |
5.1 仿真结果的正确性验证 | 第42-46页 |
5.1.1 流场的验证 | 第42-44页 |
5.1.2 模型适用范围的验证 | 第44-45页 |
5.1.3 安全壳散热的验证 | 第45-46页 |
5.2 安全壳散热能力分析 | 第46页 |
5.3 安全壳内部重要参数分析 | 第46-51页 |
5.3.1 混合气体温度分布 | 第47-48页 |
5.3.2 混合气体速度分布 | 第48-49页 |
5.3.3 安全壳内气体密度分布 | 第49-50页 |
5.3.4 不凝性气体的浓度分布 | 第50-51页 |
5.4 安全壳自然循环冷却能力的影响因素 | 第51-57页 |
5.4.1 安全壳高度和直径对安全壳自然循环冷却能力的影响 | 第51-56页 |
5.4.2 烟囱高度对安全壳自然循环冷却能力的影响 | 第56-57页 |
5.5 与一维计算程序的对比与分析 | 第57-59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结论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