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2 公路护栏的概述 | 第12-15页 |
1.2.1 护栏作用 | 第12页 |
1.2.2 护栏种类和特点 | 第12-14页 |
1.2.3 护栏实车碰撞实验条件 | 第14页 |
1.2.4 护栏评价标准 | 第14-15页 |
1.3 国内外研究 | 第15-17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4 研究方法与内容 | 第17-19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第2章 汽车与护栏的碰撞系统 | 第19-37页 |
2.1 引言 | 第19页 |
2.2 汽车与护栏的碰撞理论 | 第19-22页 |
2.3 护栏有限元模型 | 第22-27页 |
2.3.1 刚性F型混凝土护栏有限元模型 | 第22-23页 |
2.3.2 半刚性波形梁护栏有限元模型 | 第23-27页 |
2.4 汽车的有限元模型及验证 | 第27-31页 |
2.4.1 1.5 t小轿车有限元模型及验证 | 第27-30页 |
2.4.2 10 t载货车有限元模型及验证 | 第30-31页 |
2.5 汽车与护栏有限元模型的碰撞耦合系统 | 第31-36页 |
2.5.1 汽车与护栏碰撞的数学模型及基本假设 | 第31-32页 |
2.5.2 汽车与护栏碰撞参数确定及计算控制 | 第32-35页 |
2.5.3 汽车与护栏耦合系统有限元模型 | 第35-36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3章 汽车与刚性护栏碰撞安全性研究 | 第37-55页 |
3.1 引言 | 第37页 |
3.2 汽车与混凝土护栏碰撞仿真与分析 | 第37-42页 |
3.2.1 小轿车与混凝土护栏碰撞仿真与分析 | 第37-39页 |
3.2.2 载货车与混凝土护栏碰撞仿真与分析 | 第39-42页 |
3.3 混凝土护栏截面尺寸优化 | 第42-49页 |
3.3.1 优化问题描述 | 第42-43页 |
3.3.2 试验设计 | 第43-47页 |
3.3.3 建立近似模型 | 第47-48页 |
3.3.4 优化迭代 | 第48-49页 |
3.4 汽车与优化后混凝土护栏碰撞仿真与分析 | 第49-53页 |
3.4.1 小轿车与优化后混凝土护栏碰撞仿真与分析 | 第49-51页 |
3.4.2 载货车与优化后混凝土护栏碰撞仿真与分析 | 第51-53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第4章 汽车与半刚性护栏碰撞安全性研究 | 第55-81页 |
4.1 引言 | 第55页 |
4.2 汽车与半刚性护栏碰撞仿真与分析 | 第55-61页 |
4.2.1 小轿车与半刚性护栏碰撞仿真与分析 | 第55-58页 |
4.2.2 载货车与半刚性护栏碰撞仿真与分析 | 第58-61页 |
4.3 半刚性护栏结构方案设计 | 第61-69页 |
4.3.1 弯曲立柱型半刚性护栏碰撞仿真分析 | 第61-64页 |
4.3.2 横向双横梁半刚性护栏碰撞仿真与分析 | 第64-66页 |
4.3.3 纵向双横梁半刚性护栏碰撞仿真与分析 | 第66-69页 |
4.3.4 方案确定 | 第69页 |
4.4 纵向双横梁半刚性护栏参数研究 | 第69-75页 |
4.4.1 下横梁高度研究 | 第69-71页 |
4.4.2 护栏材料用量研究 | 第71-75页 |
4.5 汽车与优化后半刚性护栏碰撞仿真与分析 | 第75-80页 |
4.5.1 小轿车与优化后半刚性护栏碰撞仿真与分析 | 第75-77页 |
4.5.2 载货车与优化后半刚性护栏碰撞仿真与分析 | 第77-80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第5章 碰撞参数对仿真结果敏感性研究 | 第81-91页 |
5.1 引言 | 第81页 |
5.2 敏感性分析理论 | 第81-82页 |
5.3 混凝土护栏敏感性分析 | 第82-86页 |
5.3.1 小轿车与混凝土护栏碰撞加速度敏感性分析 | 第82-84页 |
5.3.2 载货车与混凝土护栏碰撞碰撞力敏感性分析 | 第84-86页 |
5.4 半刚性护栏敏感性分析 | 第86-90页 |
5.4.1 小轿车与半刚性护栏碰撞加速度敏感性分析 | 第86-88页 |
5.4.2 载货车与半刚性护栏碰撞护栏变形敏感性分析 | 第88-90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90-91页 |
结论 | 第91-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98页 |
致谢 | 第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