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中的拆词趣释式别解现象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1 绪论 | 第10-12页 |
1.1 选题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1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2 定性研究 | 第12-19页 |
2.1 与缩略语的比较研究 | 第12-15页 |
2.2 与歧义现象的比较研究 | 第15-16页 |
2.3 与双关辞格的比较研究 | 第16-17页 |
2.4 与别解辞格和趣释辞格的比较研究 | 第17-19页 |
3 形成手段 | 第19-23页 |
3.1 语音手段 | 第19-20页 |
3.2 语义手段 | 第20-21页 |
3.3 语法手段 | 第21页 |
3.4 修辞手段 | 第21页 |
3.5 语用手段 | 第21-23页 |
4 材料分类 | 第23-26页 |
4.1 将原词语中的每个语言单位都进行别解 | 第24页 |
4.2 将原词语中的部分语言单位进行别解 | 第24-26页 |
5 特点 | 第26-32页 |
5.1 能指2的特点 | 第26-29页 |
5.2 所指2的特点 | 第29-32页 |
6 功能和应用 | 第32-37页 |
6.1 在网络聊天室中的功能和应用 | 第32-33页 |
6.2 在报纸杂志文章和文学作品中的功能和应用 | 第33-34页 |
6.3 在相声小品台词中的功能和应用 | 第34-35页 |
6.4 在广告语言中的功能和应用 | 第35-37页 |
7 影响 | 第37-41页 |
7.1 消极影响 | 第37-39页 |
7.2 积极影响 | 第39-41页 |
8 结语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3页 |
致谢 | 第43-44页 |
个人简历 | 第44页 |
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