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0-16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0-14页 |
1.2.1 强降水的环流特征 | 第11页 |
1.2.2 强降水的热力学特性 | 第11-12页 |
1.2.3 强降水对温度的依赖性 | 第12-14页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第二章 数据和方法 | 第16-24页 |
2.1 研究区域 | 第16-17页 |
2.1.1 北京地区 | 第16页 |
2.1.2 中国大陆 | 第16-17页 |
2.2 研究数据 | 第17-18页 |
2.2.1 地面降水数据 | 第17-18页 |
2.2.2 地面气象要素观测数据 | 第18页 |
2.2.3 探空数据 | 第18页 |
2.2.4 NCEP-FNL数据 | 第18页 |
2.3 研究方法 | 第18-24页 |
2.3.1 强降水的定义 | 第18-19页 |
2.3.2 探空参数的计算 | 第19-20页 |
2.3.3 探空型的分类 | 第20-21页 |
2.3.4 环流分类 | 第21-22页 |
2.3.5 极端降水-温度依赖性计算 | 第22-23页 |
2.3.6 趋势分析 | 第23-24页 |
第三章 北京夏季强降水的环流背景和局地热力学特征 | 第24-36页 |
3.1 时空变化 | 第24-25页 |
3.2 热力学特征 | 第25-28页 |
3.2.1 温度和湿度 | 第25-26页 |
3.2.2 不稳定度和风场 | 第26-28页 |
3.3 典型探空特征 | 第28-32页 |
3.4 大尺度环流特征 | 第32-35页 |
3.5 本章小节 | 第35-36页 |
第四章 全国小时极端强降水对温度的依赖性 | 第36-48页 |
4.1 空间分布特征 | 第36-40页 |
4.1.1 站点分布特征 | 第36-38页 |
4.1.2 区域特征 | 第38-40页 |
4.2 极端降水和温度的长期变化趋势 | 第40-41页 |
4.3 不同气象要素对温度变化的响应及其与极端降水的联系 | 第41-46页 |
4.3.1 极端降水强度与水汽、不稳定度条件的单一相关性 | 第41-43页 |
4.3.2 极端降水和水汽、不稳定度条件的协同相关性 | 第43-46页 |
4.4 本章小节 | 第46-48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8-50页 |
5.1 本文的初步结论 | 第48页 |
5.2 本文的创新点 | 第48-49页 |
5.3 本文的不足与展望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8页 |
致谢 | 第58-60页 |
个人简介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