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绪论 | 第12-31页 |
一、选题背景和目的 | 第12-13页 |
1.选题背景 | 第12-13页 |
2.选题目的 | 第13页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3-27页 |
1.国外研究 | 第13-16页 |
2.国内研究 | 第16-27页 |
三、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7-28页 |
四、课题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 第28-29页 |
1.创新之处 | 第28页 |
2.不足之处 | 第28-29页 |
3.价值与意义 | 第29页 |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 第29-31页 |
第一章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微课教学应用的理论基础 | 第31-44页 |
一、认知负荷理论及其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微课教学的价值 | 第31-37页 |
1.认知负荷的来源和分类 | 第32-34页 |
2.认知负荷类型之间关系 | 第34-36页 |
3.认知负荷理论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微课教学的价值 | 第36-37页 |
二、认知结构同化理论及其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微课教学的价值 | 第37-39页 |
1.认知结构同化理论内涵 | 第37-38页 |
2.认知结构同化理论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微课教学的价值 | 第38-39页 |
三、可视化理论及其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微课教学的价值 | 第39-44页 |
1.可视化理论的内涵 | 第39-40页 |
2.可视化理论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微课教学的价值 | 第40-44页 |
第二章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微课教学开发与设计--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为例 | 第44-56页 |
一、微课教学目标、对象分析 | 第44-46页 |
1.微课教学目标分析 | 第44-45页 |
2.微课教学对象分析 | 第45-46页 |
二、微课教学内容分析 | 第46-47页 |
1.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微课教学内容分析 | 第46-47页 |
2.《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微课教学内容分析 | 第47页 |
三、微课教学模式与过程 | 第47-56页 |
1.微课教学模式 | 第48-50页 |
2.微课教学过程(以纲要课为例) | 第50-56页 |
第三章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微课教学及其应用--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为例 | 第56-67页 |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微课教学应用 | 第56-63页 |
1.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一般模式 | 第56-59页 |
2.课程微课教学应用的模式 | 第59-63页 |
二、微课教学应用问题探究 | 第63-67页 |
1.明晰微课性质,合理化运用微课教学 | 第63-64页 |
2.确定教学模式,针对性使用微课教学 | 第64-66页 |
3.辨明运用微课对象,区别化微课教学应用 | 第66-67页 |
第四章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微课教学的价值思考 | 第67-73页 |
一、微课优化教学系统和教学结构 | 第67-69页 |
二、微课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流程 | 第69-70页 |
三、微课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 | 第70-71页 |
四、微课优化师资资源,促进教师发展 | 第71-73页 |
结语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9页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79-80页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作的项目 | 第80-81页 |
致谢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