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1 引言 | 第21-33页 |
1.1 致病性大肠杆菌 | 第21-22页 |
1.1.1 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分类 | 第21页 |
1.1.2 大肠杆菌的感染机制 | 第21-22页 |
1.1.3 致病性大肠杆菌数据库建立 | 第22页 |
1.2 抗菌肽 | 第22-26页 |
1.2.1 抗菌肽的研究进展 | 第22-23页 |
1.2.2 抗菌肽的种类 | 第23-24页 |
1.2.3 抗菌肽作用机制 | 第24-25页 |
1.2.4 抗菌肽的生物活性 | 第25-26页 |
1.2.5 抗菌肽的应用前景及存在问题 | 第26页 |
1.3 抗菌肽体外抑菌和免疫效果 | 第26-30页 |
1.3.1 抗菌肽体外抑菌效果 | 第26-28页 |
1.3.2 抗菌肽对免疫调节作用 | 第28页 |
1.3.3 抗菌肽对生长性能的影响 | 第28-29页 |
1.3.4 抗菌肽对肠道菌群的影响 | 第29-30页 |
1.4 厩螫蝇 | 第30页 |
1.5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30-31页 |
1.6 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31-33页 |
1.6.1 研究内容 | 第31-32页 |
1.6.2 研究方法 | 第32-33页 |
2 厩螫蝇抗菌物质提取方法的筛选 | 第33-42页 |
2.1 试验材料 | 第33-34页 |
2.1.1 样品采集 | 第33页 |
2.1.2 主要试剂 | 第33页 |
2.1.3 主要仪器 | 第33-34页 |
2.2 试验方法 | 第34-36页 |
2.2.1 有机溶剂提取方法 | 第34页 |
2.2.2 水提法 | 第34页 |
2.2.3 水煎剂提取方法 | 第34页 |
2.2.4 抗菌肽提取法 | 第34页 |
2.2.5 菌液制备 | 第34-35页 |
2.2.6 蛋白浓度的测定 | 第35页 |
2.2.7 致病性E.coliO8抑菌圈直径测定 | 第35页 |
2.2.8 厩螫蝇主要氨基酸薄层鉴定 | 第35页 |
2.2.9 厩螫蝇水分、灰分和浸出物测定 | 第35-36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36-39页 |
2.3.1 五谷虫抗菌蛋白提取液有机提取方法的筛选 | 第36页 |
2.3.2 五谷虫抗菌蛋白提取液的其他提取方法的筛选 | 第36-37页 |
2.3.3 厩螫蝇抗菌蛋白提取液抑菌圈直径的测定 | 第37页 |
2.3.4 厩螫蝇抗菌蛋白提取液蛋白浓度的测定 | 第37-38页 |
2.3.5 厩螫蝇水分、灰分、浸出物含量测定及主要氨基酸薄层鉴定 | 第38-39页 |
2.4 讨论 | 第39-41页 |
2.4.1 厩螫蝇抗菌蛋白提取液有机提取方法的筛选 | 第39页 |
2.4.2 厩螫蝇抗菌蛋白提取液其他提取方法的筛选 | 第39-40页 |
2.4.3 厩螫蝇抗菌蛋白提取液抑菌圈直径的测定 | 第40页 |
2.4.4 厩螫蝇抗菌蛋白提取液蛋白浓度的测定 | 第40页 |
2.4.5 厩螫蝇水分等测定及氨基酸薄层鉴定 | 第40-41页 |
2.5 小结 | 第41-42页 |
3 厩螫蝇抗菌蛋白提取液对牛源致病性E.coli的体外抑菌作用 | 第42-86页 |
3.1 试验材料 | 第42-43页 |
3.1.1 供试菌株 | 第42页 |
3.1.2 抗菌谱菌株 | 第42页 |
3.1.3 抑菌试剂 | 第42页 |
3.1.4 主要试剂 | 第42页 |
3.1.5 主要仪器 | 第42-43页 |
3.2 试验方法 | 第43-47页 |
3.2.1 厩螫蝇抗菌蛋白提取液对致病性E.coli的MIC和MBC测定 | 第43-44页 |
3.2.2 厩螫蝇抗菌蛋白提取液对致病性E.coli细胞膜渗透性的影响 | 第44-45页 |
3.2.3 厩螫蝇抗菌蛋白提取液对致病性E.coli细胞壁通透性的影响 | 第45页 |
3.2.4 厩螫蝇抗菌蛋白提取液对致病性E.coli24h生长曲线的影响 | 第45-46页 |
3.2.5 厩螫蝇抗菌蛋白提取液对致病性E.coli细胞表面疏水性的影响 | 第46页 |
3.2.6 厩螫蝇抗菌蛋白提取液对致病性E.coli培养液中蛋白浓度的影响 | 第46页 |
3.2.7 厩螫蝇抗菌蛋白提取液对致病性E.coli电导率的测定 | 第46-47页 |
3.2.8 厩螫蝇抗菌蛋白提取液对致病性E.coli抗菌谱的测定 | 第47页 |
3.2.9 厩螫蝇抗菌蛋白提取液对致病性E.coliO8体外联合抑菌效果 | 第47页 |
3.2.10 数据分析 | 第47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47-80页 |
3.3.1 厩螫蝇抗菌蛋白提取液对致病性E.coli的体外抑菌测定结果 | 第47-49页 |
3.3.2 厩螫蝇抗菌蛋白提取液对致病性E.coli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 | 第49-56页 |
3.3.3 厩螫蝇抗菌蛋白提取液对致病性E.coli细胞壁通透性的影响 | 第56-59页 |
3.3.4 厩螫蝇抗菌蛋白提取液对致病性E.coli24h生长曲线的影响 | 第59-64页 |
3.3.5 厩螫蝇抗菌蛋白提取液对致病性E.coli细胞表面疏水性的影响 | 第64-69页 |
3.3.6 厩螫蝇抗菌蛋白提取液对致病性E.coli培养液中蛋白含量的影响 | 第69-80页 |
3.4 讨论 | 第80-85页 |
3.4.1 厩螫蝇抗菌蛋白提取液对致病性E.coli的体外抑菌效果 | 第80页 |
3.4.2 厩螫蝇抗菌蛋白提取液对致病性E.coli的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 | 第80-81页 |
3.4.3 厩螫蝇抗菌蛋白提取液对致病性E.coli的细胞壁通透性的影响 | 第81页 |
3.4.4 厩螫蝇抗菌蛋白提取液对致病性E.coli24h生长曲线的影响 | 第81-82页 |
3.4.5 厩螫蝇抗菌蛋白提取液对致病性E.coli细胞表面疏水性的影响 | 第82页 |
3.4.6 厩螫蝇抗菌蛋白提取液对致病性E.coli培养液中蛋白的影响 | 第82-83页 |
3.4.7 厩螫蝇抗菌蛋白提取液对致病性E.coli电导率的影响 | 第83页 |
3.4.8 厩螫蝇抗菌蛋白提取液对致病性E.coli抗菌谱的影响 | 第83-85页 |
3.4.9 厩螫蝇抗菌蛋白提取液对致病性E.coliO8的体外联合抑菌效果 | 第85页 |
3.5 小结 | 第85-86页 |
4 厩螫蝇抗菌蛋白提取液对小鼠肠黏膜屏障的影响 | 第86-105页 |
4.1 试验材料 | 第86页 |
4.1.1 菌株 | 第86页 |
4.1.2 药物 | 第86页 |
4.1.3 主要试剂 | 第86页 |
4.1.4 主要仪器 | 第86页 |
4.1.5 试验动物 | 第86页 |
4.2 试验方法 | 第86-89页 |
4.2.1 菌悬液的制备 | 第86页 |
4.2.2 E.coliO8MLD的测定 | 第86-87页 |
4.2.3 80 %MLD的测定 | 第87-88页 |
4.2.4 厩螫蝇蛋白提取液体对感染致病性E.coliO8小鼠体内保护率的测定 | 第88页 |
4.2.5 厩螫蝇蛋白提取液体对感染致病性E.coliO8小鼠肠黏膜屏障的影响 | 第88-89页 |
4.2.6 小肠指标测定 | 第89页 |
4.2.7 盲肠微生物测定 | 第89页 |
4.2.8 数据分析 | 第89页 |
4.3 结果与分析 | 第89-100页 |
4.3.1 致病性E.coliO8对小鼠MLD的测定 | 第89-90页 |
4.3.2 致病性E.coliO8对小鼠80%MLD的测定 | 第90-91页 |
4.3.3 厩螫蝇抗菌蛋白提取液对致病性E.coliO8小鼠体内保护率的测定 | 第91页 |
4.3.4 厩螫蝇抗菌蛋白提取液对小鼠盲肠微生物屏障的影响 | 第91-93页 |
4.3.5 厩螫蝇抗菌蛋白提取液对小鼠小肠绒毛长度的影响 | 第93-94页 |
4.3.6 厩螫蝇抗菌蛋白提取液对小鼠小肠隐窝深度的影响 | 第94-95页 |
4.3.7 厩螫蝇抗菌蛋白提取液对小鼠小肠绒毛长度/隐窝深度(V/C)的影响 | 第95-96页 |
4.3.8 厩螫蝇抗菌蛋白提取液对小鼠小肠肌层厚度的影响 | 第96-98页 |
4.3.9 厩螫蝇抗菌蛋白提取液对小鼠黏膜上皮淋巴细胞数量的影响 | 第98-99页 |
4.3.10 厩螫蝇抗菌蛋白提取液对小鼠小肠杯状细胞数量的影响 | 第99-100页 |
4.4 讨论 | 第100-104页 |
4.4.1 致病性E.coliO8对小鼠80%MLD的测定 | 第100页 |
4.4.2 厩螫蝇抗菌蛋白提取液对小鼠盲肠微生物菌群的影响 | 第100-101页 |
4.4.3 厩螫蝇抗菌蛋白提取液对小鼠绒毛长度的影响 | 第101-102页 |
4.4.4 厩螫蝇抗菌蛋白提取液对小鼠小肠隐窝深度的影响 | 第102-103页 |
4.4.5 厩螫蝇抗菌蛋白提取液对小鼠小肠绒毛长度/隐窝深度(V/C)和肌层厚度的影响 | 第103页 |
4.4.6 厩螫蝇抗菌蛋白提取液对小鼠小肠黏膜杯状和上皮淋巴细胞数量的影响 | 第103-104页 |
4.5 小结 | 第104-105页 |
5 厩螫蝇抗菌蛋白提取液对小鼠免疫调节功能的影响 | 第105-132页 |
5.1 试验材料 | 第105页 |
5.1.1 菌株 | 第105页 |
5.1.2 药物 | 第105页 |
5.1.3 主要试剂 | 第105页 |
5.1.4 主要仪器 | 第105页 |
5.1.5 试验动物 | 第105页 |
5.2 试验方法 | 第105-107页 |
5.2.1 脏器指数的测定 | 第105-106页 |
5.2.2 NK细胞活性的测定 | 第106页 |
5.2.3 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测定 | 第106页 |
5.2.4 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测定 | 第106页 |
5.2.5 采血及血液样品的处理 | 第106-107页 |
5.3 厩螫蝇抗菌蛋白提取液对小鼠免疫调节功能的影响结果 | 第107-122页 |
5.3.1 厩螫蝇抗菌蛋白提取液对小鼠抗炎因子的影响 | 第107-109页 |
5.3.2 厩螫蝇抗菌蛋白提取液对小鼠促炎因子的影响 | 第109-110页 |
5.3.3 厩螫蝇抗菌蛋白提取液对小鼠免疫球蛋白的影响 | 第110-111页 |
5.3.4 厩螫蝇抗菌蛋白提取液对小鼠血清TNF-α和INF-γ的影响 | 第111-112页 |
5.3.5 厩螫蝇抗菌蛋白提取液对小鼠血液应激激素的影响 | 第112-116页 |
5.3.6 厩螫蝇抗菌蛋白提取液对小鼠免疫脏器指数的影响 | 第116-117页 |
5.3.7 厩螫蝇抗菌蛋白提取液对小鼠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 | 第117-118页 |
5.3.8 厩螫蝇抗菌蛋白提取液对小鼠脾脏自然杀伤细胞活性的影响 | 第118-119页 |
5.3.9 厩螫蝇抗菌蛋白提取液对小鼠外周血淋巴及其亚群的影响 | 第119-120页 |
5.3.10 厩螫蝇抗菌蛋白提取液对小鼠肠粘膜免疫屏障因子的影响 | 第120-122页 |
5.4 讨论 | 第122-131页 |
5.4.1 厩螫蝇抗菌蛋白提取液对小鼠抗炎因子的影响 | 第122-124页 |
5.4.2 厩螫蝇抗菌蛋白提取液对小鼠促炎因子的影响 | 第124-125页 |
5.4.3 厩螫蝇抗菌蛋白提取液对小鼠免疫球蛋白的影响 | 第125-126页 |
5.4.4 厩螫蝇抗菌蛋白提取液对小鼠血清TNF-α和INF-γ的影响 | 第126-127页 |
5.4.5 厩螫蝇抗菌蛋白提取液对小鼠应激激素的影响 | 第127-129页 |
5.4.6 厩螫蝇抗菌蛋白提取液对小鼠脏器指数的影响 | 第129页 |
5.4.7 厩螫蝇抗菌蛋白提取液对NK细胞活性的影响 | 第129页 |
5.4.8 厩螫蝇抗菌蛋白提取液对巨噬细胞吞噬活性的影响 | 第129-130页 |
5.4.9 厩螫蝇抗菌蛋白提取液对小鼠外周血淋巴及其亚群的影响 | 第130页 |
5.4.10 厩螫蝇抗菌蛋白提取液对小肠肠粘膜屏障细胞因子等的影响.. | 第130-131页 |
5.5 小结 | 第131-132页 |
6 高通量测定法检测厩螫蝇抗菌蛋白提取液对肠道菌群变化的影响 | 第132-145页 |
6.1 主要试剂和仪器设备 | 第132-133页 |
6.1.1 主要试剂 | 第132页 |
6.1.2 仪器设备 | 第132-133页 |
6.2 试验方法 | 第133-135页 |
6.2.1 DNA样品的提取 | 第133-134页 |
6.2.2 目标基因的PCR扩增 | 第134-135页 |
6.3 高通量测定法检测厩螫蝇抗菌蛋白提取液对小鼠肠道菌群变化的结果 | 第135-143页 |
6.3.1 肠道菌群基因组与16SRNA基因全长测序结果 | 第135-136页 |
6.3.2 组间细菌相对含量和构成分析 | 第136-137页 |
6.3.3 属水平物种进化树 | 第137-138页 |
6.3.4 物种丰度聚类 | 第138-139页 |
6.3.5 Alpha多样性指数组间差异分析 | 第139页 |
6.3.6 基于OTU的Venn图和花瓣图 | 第139-140页 |
6.3.7 各处理组对小鼠盲肠微生物菌群结构的比较 | 第140-141页 |
6.3.8 各处理组对小鼠盲肠微生物结构的比较 | 第141-143页 |
6.4 讨论 | 第143-144页 |
6.5 小结 | 第144-145页 |
7 总体讨论 | 第145-147页 |
8 结论 | 第147-148页 |
9 创新点 | 第148-149页 |
致谢 | 第149-150页 |
参考文献 | 第150-161页 |
作者简介 | 第1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