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动物医学(兽医学)论文--兽医基础科学论文--家畜微生物学(兽医病原微生物学)论文--霉形体(支原体)论文

基于时间点的转录组学分析比较Mo和Mmc的代谢特点及Mo培养基的优化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1 前言第15-25页
    1.1 支原体概述第15-16页
        1.1.1 支原体的概念与分类第15页
        1.1.2 支原体的特征第15-16页
        1.1.3 支原体生理学第16页
    1.2 羊支原体性肺炎第16-20页
        1.2.1 羊支原体性肺炎病原学第16-18页
        1.2.2 羊支原体性肺炎病原菌的培养方法第18页
        1.2.3 羊支原体性肺炎病原菌代谢的研究进展第18-20页
    1.3 羊支原体性肺炎检疫方法第20-22页
        1.3.1 病原的分离培养第20页
        1.3.2 病理诊断第20-21页
        1.3.3 分子生物学诊断第21页
        1.3.4 血清学诊断第21-22页
    1.4 羊支原体性肺炎疫苗的研究进展第22-23页
    1.5 RNA-Seq技术、支原体转录组学研究进展第23-24页
    1.6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24-25页
2 研究一丝状支原体山羊亚种与绵羊肺炎支原体生长曲线的测定第25-30页
    2.1 试验材料第25-26页
        2.1.1 菌种第25页
        2.1.2 主要试剂第25页
        2.1.3 试验器材第25-26页
        2.1.4 主要溶液的配制第26页
    2.2 试验方法第26-27页
        2.2.1 菌株的复苏与培养第26页
        2.2.2 活菌计数第26-27页
        2.2.3 生长曲线的测定第27页
        2.2.4 菌株的保存第27页
    2.3 试验结果第27-28页
        2.3.1 PG3株和NM151株的生长曲线测定结果第27-28页
    2.4 讨论第28-29页
    2.5 小结第29-30页
3 研究二MmcPG3株的不同生长时期的转录组测序与分析第30-58页
    3.1 试验材料第30-31页
        3.1.1 菌种第30页
        3.1.2 主要试剂第30页
        3.1.3 试验器材第30-31页
        3.1.4 主要溶液的配制第31页
    3.2 试验方法第31-37页
        3.2.1 菌株培养第31页
        3.2.2 总RNA的提取第31-32页
        3.2.3 样品检测、制备和测序第32-33页
        3.2.4 生物信息分析流程第33-34页
        3.2.5 基因表达水平第34页
        3.2.6 差异表达基因的分析第34页
        3.2.7 差异基因KEGG注释和富集分析第34-35页
        3.2.8 RT/q-PCR对RNA-seq分析结果的验证第35-37页
    3.3 结果第37-54页
        3.3.1 PG3株四个生长时期的样品总RNA提取结果第37-38页
        3.3.2 PG3株四个生长时期总RNA样品质量检测结果第38-39页
        3.3.3 PG3株四个生长时期转录组测序结果第39-42页
        3.3.4 PG3株四个生长时期基因表达水平第42页
        3.3.5 PG3株四个生长时期差异表达基因的分析第42-43页
        3.3.6 PG3株四个生长时期差异表达基因KEGG富集分析第43-54页
        3.3.7 RT/q-PCR对PG3株RNA-seq分析结果的验证结果第54页
    3.4 讨论第54-57页
        3.4.1 PG3株生长时期糖酵解途径的代谢差异第55页
        3.4.2 PG3株生长时期核苷酸代谢的差异第55-56页
        3.4.3 PG3株生长时期甘油磷脂代谢途径的代谢差异第56页
        3.4.4 PG3株四个生长时期氨酰-tRNA连接酶相关的差异第56-57页
    3.5 结论第57-58页
4 研究三绵羊肺炎支原体NM151株不同生长时期转录组测序分析第58-76页
    4.1 试验材料第58页
        4.1.1 菌种第58页
        4.1.2 主要试剂第58页
        4.1.3 试验器材第58页
        4.1.4 主要溶液的配制第58页
    4.2 试验方法第58-61页
        4.2.1 菌株培养第58页
        4.2.2 总RNA的提取第58-59页
        4.2.3 样品检测、制备和测序第59页
        4.2.4 生物信息分析流程第59-60页
        4.2.5 基因表达水平第60页
        4.2.6 差异表达基因的分析第60页
        4.2.7 差异基因KEGG注释和富集分析第60页
        4.2.8 RT/q-PCR对RNA-seq分析结果的验证第60-61页
    4.3 结果第61-73页
        4.3.1 NM151株五个生长时期样品总RNA提取结果第61-62页
        4.3.2 NM151株五个生长时期总RNA样品质量检测结果第62-63页
        4.3.3 NM151株五个生长时期转录组测序数据结果第63-66页
        4.3.4 NM151株五个生长时期基因表达水平第66页
        4.3.5 NM151株五个生长时期差异表达基因的分析第66-68页
        4.3.6 NM151株个五不同生长时期差异表达基因KEGG富集分析第68-72页
        4.3.7 RT/q-PCR对NM151株RNA-seq分析结果的验证结果第72-73页
    4.4 讨论第73-75页
        4.4.1 NM151株五个生长时期富集到糖酵解的差异表达基因第73-74页
        4.4.2 NM151株五个时期富集到核苷酸代谢的差异表达基因第74页
        4.4.3 NM151株五个时期与氨酰-tRNA连接酶相关差异表达基因第74-75页
    4.5 结论第75-76页
5 研究四Mmc与Mo的代谢差异的比较分析及培养基优化方案提出第76-102页
    5.1 试验数据第76页
    5.2 MmcPG3株与MoNM151株代谢差异的比较分析方法第76-77页
        5.2.1 MmcPG3株与MoNM151株代谢特点的总体比较第76页
        5.2.2 MmcPG3株与MoNM151株对应生长时期点对点比较分析第76-77页
    5.3 结果第77-98页
        5.3.1 MmcPG3株与MoNM151株代谢特点的总体比较第77-78页
        5.3.2 MmcPG3株与MoNM151株对应生长时期点对点比较分析第78-97页
        5.3.3 Mo培养基改良方案的提出第97-98页
    5.4 讨论第98-101页
    5.5 结论第101-102页
6 研究五Mo培养基的优化第102-106页
    6.1 试验材料第102页
        6.1.1 菌种第102页
        6.1.2 主要试剂第102页
        6.1.3 试验器材第102页
        6.1.4 主要溶液的配制第102页
    6.2 试验方法第102-103页
        6.2.1 菌株的复苏与培养第102-103页
        6.2.2 活菌计数第103页
        6.2.3 pH值的测定第103页
        6.2.4 生长曲线的测定第103页
    6.3 试验结果第103-105页
        6.3.1 NM151株在四种不同改良培养基中的生长曲线第103-105页
        6.3.2 NM151株在四种改良培养基中的pH值测定第105页
    6.4 讨论第105-106页
    6.5 结论第106页
7 全文结论第106-107页
致谢第107-108页
参考文献第108-117页
作者简介第117页

论文共11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厩螫蝇抗菌蛋白提取液对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抑菌作用机制研究
下一篇:饲喂酵母和枯草芽孢杆菌对奶牛产奶性能、免疫和抗氧化能力及氮排放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