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9-14页 |
1. 中国苔类植物分类简述 | 第9-10页 |
2. 河北苔类植物分类简史 | 第10-11页 |
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1-12页 |
4. 研究的现状、进展及展望 | 第12页 |
5. 苔类植物的应用 | 第12-13页 |
5.1 药用价值 | 第12页 |
5.2 抑菌活性 | 第12-13页 |
5.3 固氮作用 | 第13页 |
6. 目前仍存在的问题 | 第13-14页 |
第二章 研究的材料及方法 | 第14-16页 |
1. 研究材料 | 第14页 |
2. 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2.1 室外考察 | 第14页 |
2.2 室内研究 | 第14-16页 |
第三章 自然地理概况 | 第16-18页 |
1. 太行山自然地理概况 | 第16页 |
1.1 地理位置 | 第16页 |
1.2 地质地貌 | 第16页 |
1.3 气候水文 | 第16页 |
1.4 土壤植被 | 第16页 |
2. 燕山自然地理概况 | 第16-18页 |
2.1 地理位置 | 第16页 |
2.2 地质地貌 | 第16-17页 |
2.3 气候水文 | 第17页 |
2.4 土壤植被 | 第17-18页 |
第四章 分类描述 | 第18-144页 |
1. 苔纲 HEPATICAE | 第18-142页 |
1.1 叉苔科 METZGERIACEAE | 第19-22页 |
1.2 钱苔科 RICCIACEAE | 第22-25页 |
1.3 拟复叉苔科 PSEUDOLEPICOLEACEAE | 第25-28页 |
1.4 叶苔科 JUNGERMANNIACEAE | 第28-40页 |
1.5 裂叶苔科 LOPHOZIACEAE | 第40-47页 |
1.6 合叶苔科 SCAPANIACEAE | 第47-54页 |
1.7 羽苔科 PLAGIOCHILACEAE | 第54-62页 |
1.8 指叶苔科 LEPIDOZIACEAE | 第62-64页 |
1.9 大萼苔科 CEPHALOZIACEAE | 第64-66页 |
1.10 地萼苔科 GEOCALYCACEAE | 第66-80页 |
1.11 扁萼苔科 RADULACEAE | 第80-86页 |
1.12 光萼苔科 PORELLACEAE | 第86-104页 |
1.13 毛耳苔科 JUBULACEAE | 第104-116页 |
1.14 细鳞苔科 LEJEUNEACEAE | 第116-120页 |
1.15 小叶苔科 FOSSOMBRONIACEAE | 第120-122页 |
1.16 溪苔科 PELLIACEAE | 第122-125页 |
1.17 蛇苔科 CONOCEPHALACEAE | 第125-129页 |
1.18 多室苔科 AYTONIACEAE | 第129-137页 |
1.19 地钱科 MARCHANTIACEAE | 第137-142页 |
2. 角苔纲 ANTHOCEROTAE | 第142-144页 |
第五章 研究的结果和讨论 | 第144-155页 |
1. 太行山及燕山苔类植物区系组成 | 第144-154页 |
1.1 科、属、种的组成 | 第144-145页 |
1.2 优势科、优势属 | 第145-147页 |
1.3 单属科、单种属和寡种属分析 | 第147-149页 |
1.4 区系地理成分 | 第149-154页 |
2. 河北省新记录属、种 | 第154-155页 |
第六章 小结与讨论 | 第155-156页 |
参考文献 | 第156-159页 |
河北苔类植物名录(2011.4) | 第159-164页 |
致谢 | 第164-165页 |
攻读硕士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1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