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分子生物学论文--分子遗传学论文

利用整体胚胎原位杂交技术分析pop3对斑马鱼心脏环化的影响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8页
1 引言第12-25页
    1.1 斑马鱼及心脏发育简介第12-17页
    1.2 心脏环化第17-19页
    1.3 POP3和ATF4相关研究背景第19-21页
    1.4 相关标记基因第21-24页
        1.4.1 nppa(natriuretic peptide precursorA)第21页
        1.4.2 myl7(myosin light polypeptide 7)第21-22页
        1.4.3 vmhc(ventricular-specific myosin heavy chain gene)第22页
        1.4.4 myh6(myosin,heavy polypeptide 6,cardiac muscle,alpha)第22-23页
        1.4.5 bmp4(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4)第23-24页
    1.5 本文研究意义第24-25页
2 材料和方法第25-36页
    2.1 实验材料第25-27页
        2.1.1 主要试剂第25-26页
        2.1.2 其它试剂第26-27页
        2.1.3 主要实验仪器第27页
    2.2 实验方法第27-36页
        2.2.1 质粒的小量制备与鉴定第27-29页
        2.2.2 地高辛标记的RNA探针的合成第29-32页
        2.2.3 斑马鱼的培养第32页
        2.2.4 斑马鱼整体胚胎原位杂交第32-36页
3 结果与分析第36-54页
    3.1 斑马鱼心脏标记基因探针的制备第36-39页
        3.1.1 nppa探针合成的结果第36页
        3.1.2 cmlc2探针合成的结果第36-37页
        3.1.3 vmhc探针合成的结果第37页
        3.1.4 amhc探针合成的结果第37-38页
        3.1.5 bmp4探针合成的结果第38-39页
    3.2 斑马鱼POP3基因表达变化引起心脏环化缺陷表型第39-46页
        3.2.1 nppa基因的原位杂交结果第39-40页
        3.2.2 cmlc2基因的原位杂交结果第40-42页
        3.2.3 vmhc基因的原位杂交结果第42-44页
        3.2.4 amhc基因的原位杂交结果第44-45页
        3.2.5 bmp4基因的原位杂交结果第45-46页
    3.3 ATF4基因表达变化引起斑马鱼心脏环化缺陷表型第46-54页
        3.3.1 nppa的表达差异第46-48页
        3.3.2 cmlc2的表达差异第48-50页
        3.3.3 vmhc的表达差异第50-51页
        3.3.4 amhc的表达差异第51-52页
        3.3.5 bmp4的表达差异第52-54页
4 讨论第54-58页
结语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70页
附录一第70-71页
附录二第71-72页
致谢第72-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木伪蝎科和螯伪蝎科分类(蛛形纲:伪蝎目)
下一篇:河北太行山及燕山苔类植物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