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细胞遗传学论文--植物基因工程论文

拟南芥RRL基因的功能验证及分析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缩略词表第10-11页
1 前言第11-25页
    1.1 拟南芥根发育模式第11-14页
        1.1.1 根的纵向结构第11-12页
        1.1.2 根的径向结构第12页
        1.1.3 拟南芥胚根的形态建成第12-14页
    1.2 拟南芥根发育的调控机制第14-17页
        1.2.1 位置信息对根发育的影响第14页
        1.2.2 静止中心在根发育中的作用第14-15页
        1.2.3 拟南芥根发育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第15-17页
    1.3 植物激素对拟南芥根发育的作用第17-24页
        1.3.1 生长素对拟南芥根发育的作用第17-21页
            1.3.1.1 生长素的种类和分布第18-19页
            1.3.1.2 生长素参与胚根的形态建成第19页
            1.3.1.3 生长素在根中的极性运输第19-21页
        1.3.2 细胞分裂素与植物根发育的研究进展第21-23页
        1.3.3 赤霉素、脱落酸和乙烯在根发育中的研究进展第23-24页
    1.4 植物基因功能的研究策略和研究方法第24页
    1.5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24-25页
2 材料与方法第25-32页
    2.1 材料第25-26页
        2.1.1 拟南芥材料第25页
        2.1.2 实验所用到的菌株和载体第25-26页
    2.2 实验方法第26-32页
        2.2.1 拟南芥种子消毒与种植第26页
        2.2.2 GUS染色与显微镜观察第26页
        2.2.3 拟南芥根激素处理第26页
        2.2.4 拟南芥根树脂切片第26-27页
        2.2.5 CTAB法提取拟南芥总DNA第27页
        2.2.6 拟南芥总RNA提取第27页
        2.2.7 RNA反转录第27-28页
        2.2.8 PCR和RT-PCR检测第28-29页
            2.2.8.1 PCR扩增第28页
            2.2.8.2 RT-PCR扩增第28-29页
        2.2.9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和转化第29-30页
            2.2.9.1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第29页
            2.2.9.2 感受态细胞的转化第29页
            2.2.9.3 质粒DNA抽提第29-30页
        2.2.10 组织原位杂交第30-32页
            2.2.10.1 探针制备第30-31页
            2.2.10.2 原位杂交第31-32页
        2.2.11 组织特异性Marker line与突变体的杂交第32页
        2.2.12 荧光蛋白观察第32页
3. 结果与分析第32-44页
    3.1 基因分析第32-34页
        3.1.1 拟南芥短根突变的来源第32-33页
        3.1.2 RRL基因蛋白结构预测第33-34页
        3.1.3 rrl1突变体的基因敲出验证第34页
    3.2 功能验证第34-44页
        3.2.1 突变体表型第34-36页
        3.2.2 基因的时空表达模式第36-37页
        3.2.3 RRL基因主要在胚后根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起到作用第37-38页
        3.2.4 rrl1突变体中干细胞活性和静止中心功能的维持第38-39页
        3.2.5 rrl1突变体对生长素处理的应答第39-41页
        3.2.6 rrl1突变体对细胞分裂素处理不敏感第41-43页
        3.2.7 RRL基因影响细胞周期第43-44页
4. 讨论第44-48页
    4.1 RRL基因调控拟南芥胚后根的生长发育第44-45页
    4.2 线粒体参与根的生长发育第45-46页
    4.3 激素与根生长发育第46-48页
参考文献第48-58页
附录1第58-59页
附录2第59-61页
附录3第61-62页
致谢第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豌豆镁离子螯合酶Ⅰ亚基与硫氧还蛋白f的功能研究
下一篇:针铁矿生物/非生物还原解离动力学特征及其对4-硝基苯乙酮的生物降解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