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导言 | 第9-1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2 研究综述 | 第9-10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0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10-12页 |
第2章 政府在价格运行中的角色定位 | 第12-17页 |
2.1 政府干预价格运行的必要 | 第12-13页 |
2.2 政府介入价格运行的层次、内容和方式 | 第13-14页 |
2.3 政府干预价格运行的边界 | 第14-17页 |
第3章 政府价格干预制度的历史变迁 | 第17-21页 |
3.1 重商主义时期的价格干预 | 第17页 |
3.2 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价格干预 | 第17-18页 |
3.3 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价格干预 | 第18页 |
3.4 政府干预价格运行的外国制度评析 | 第18-21页 |
3.4.1 价格的形成靠市场调节与政府干预有机结合 | 第18-19页 |
3.4.2 重视反不正当竞争的法律法规的制定 | 第19页 |
3.4.3 价格干预主体权利分工明确、合理 | 第19-20页 |
3.4.4 价格监测制度较为成熟 | 第20页 |
3.4.5 非常时期价格干预制度较为完善 | 第20-21页 |
第4章 我国政府价格干预机制中的现状考察与缺陷检视 | 第21-30页 |
4.1 我国政府价格干预法律制度的现状考察 | 第21-22页 |
4.1.1 初步建立阶段 | 第21页 |
4.1.2 相对成熟阶段 | 第21-22页 |
4.2 价格形成干预机制存在的问题 | 第22-24页 |
4.2.1 价格听证制度不完善 | 第22-23页 |
4.2.2 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的信息不对称 | 第23页 |
4.2.3 临时价格干预制度不完备 | 第23-24页 |
4.3 价格调控制度存在的缺陷 | 第24-25页 |
4.3.1 重要商品储备制度不完善 | 第24页 |
4.3.2 价格监测制度不完善 | 第24页 |
4.3.3 公共物品的价格监管不尽如人意 | 第24-25页 |
4.4 价格监管主体之间的职权配置不合理 | 第25-27页 |
4.5 价格执法工作的确定性不够 | 第27-28页 |
4.6 行业协会的价格干预功能发挥不充分 | 第28-30页 |
第5章 完善我国政府价格干预制度的思考与探索 | 第30-41页 |
5.1 完善价格形成干预机制 | 第30-33页 |
5.1.1 完善价格听证制度 | 第30-31页 |
5.1.2 完善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制度 | 第31-32页 |
5.1.3 完善临时价格干预制度 | 第32-33页 |
5.2 完善价格调控制度 | 第33-36页 |
5.2.1 重要商品储备制度的完善 | 第33-34页 |
5.2.2 完善价格监测制度 | 第34-35页 |
5.2.3 完善公共物品价格监管 | 第35-36页 |
5.3 合理配置价格监管主体之间的权力 | 第36页 |
5.4 完善政府的价格干预职能 | 第36-37页 |
5.5 完善行业协会的价格干预功能 | 第37-41页 |
结语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3页 |
致谢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