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一 绪论 | 第10-20页 |
(一) 问题的提出 | 第10-11页 |
1. 选题背景 | 第10页 |
2. 课题的提出 | 第10-11页 |
(二) 研究内容、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1. 研究内容 | 第11页 |
2.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3.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三) 核心概念和理论依据 | 第12-13页 |
1. 核心概念 | 第12-13页 |
2. 理论依据 | 第13页 |
(四) 相关研究综述 | 第13-17页 |
1. 国外对成语教学的相关研究 | 第14-15页 |
2. 国内对其他语种的成语教学的相关研究 | 第15-16页 |
3. 国内对成语教学的相关研究 | 第16-17页 |
4. 已有研究的不足 | 第17页 |
(五) 研究方法和思路 | 第17-20页 |
1. 课题研究的方法 | 第17-18页 |
2. 行动研究的设计思路 | 第18-20页 |
二 小学成语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20-27页 |
(一)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成语教学的要求 | 第20-21页 |
(二) 小学成语教学现状 | 第21-25页 |
1. 从课堂教学情况看,教师普遍不重视成语教学 | 第21-22页 |
2. 从学生学习的情况看,学生不清楚如何应用成语 | 第22-25页 |
3. 从社会媒体的导向看,对学生的学习是一种误导 | 第25页 |
4. 从检测反馈情况看,掌握成语效果不理想 | 第25页 |
(三) 小学成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 第25-27页 |
1. 缺乏目标及过程展现 | 第25-26页 |
2. 忽略方法及序列训练 | 第26页 |
3. 缺少情趣及文化意蕴 | 第26-27页 |
三 小学成语教学现状的原因分析 | 第27-30页 |
(一) 认识问题 | 第27页 |
(二) 缺乏词汇知识和文化知识培养 | 第27-28页 |
1. 教师讲授成语时蜻蜓点水 | 第27-28页 |
2. 教师缺乏对成语内涵的理解 | 第28页 |
3. 教师缺乏文化意识的培养 | 第28页 |
(三) 教法陈旧 | 第28-30页 |
四 优化小学成语教学的对策及成效 | 第30-56页 |
(一) 转变理念,改变教法 | 第30-31页 |
(二) 结合成语的功能教成语 | 第31-33页 |
1. 成语与思想教育 | 第31页 |
2. 成语与民族文化 | 第31-32页 |
3. 成语的修辞功能 | 第32-33页 |
4. 成语与思维训练 | 第33页 |
(三) 利用成语起源教成语 | 第33-34页 |
1. 来源于史实、前人故事 | 第33页 |
2. 来源于寓言传说 | 第33页 |
3. 来源于古人原句 | 第33-34页 |
4. 来源于人民群众用过的精炼词组 | 第34页 |
5. 来源于外来成语 | 第34页 |
6.来源于新生成语 | 第34页 |
(四) 分类整理成语有助积累 | 第34-36页 |
(五) 和数字联系教学成语 | 第36页 |
(六) 在德育中渗透成语教学 | 第36-44页 |
1. 了解当前小学生传统美德的现状 | 第37-38页 |
2. 对问卷的分析 | 第38-39页 |
3. 行动研究过程案例一 | 第39-40页 |
4. 行动研究过程案例二 | 第40-44页 |
5. 引发的思考 | 第44页 |
(七) 开展实践活动,在情境中学习成语 | 第44-53页 |
1. 问题与设想 | 第45-46页 |
2. 设计与实施 | 第46-51页 |
3. 效果与讨论 | 第51-52页 |
4. 分析 | 第52-53页 |
5. 结论 | 第53页 |
(八) 进行口语交际,在对话中学习成语 | 第53-54页 |
1. 把学习成语与生活体验结合起来 | 第53页 |
2. 用心感受快乐,笑出你的精彩 | 第53-54页 |
3. 成语接龙四成语接龙比赛 | 第54页 |
4. 利用口语交际学习成语的教学反思 | 第54页 |
(九) 成语教学和作文教学相结合 | 第54-55页 |
(十) 研究成效 | 第55-56页 |
1. 学生对成语学习产生敏感性 | 第55页 |
2. 学生养成了积累成语的习惯 | 第55页 |
3. 学生养成了运用成语的习惯 | 第55-56页 |
五 结论与展望 | 第56-59页 |
(一) 结论 | 第56-57页 |
(二) 今后个人尝试探究的主要设想 | 第57页 |
(三) 对课题研究的反思 | 第57-59页 |
1. 成语教学还是存在散而无序的状态 | 第57-58页 |
2. “动感”成语学习的评估验收还应注重实效,强调过程 | 第58页 |
3. 课题研究过程喜中有忧,苦中有乐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附录一 | 第62-63页 |
附录二 | 第63-65页 |
附录三 | 第65-66页 |
附录四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