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页 | 
| 引言 | 第9-11页 | 
| 第1章 《博览群书》概述 | 第11-15页 | 
| 1.1 创办历程 | 第11页 | 
| 1.2 刊物定位 | 第11-12页 | 
| 1.3 办刊宗旨 | 第12页 | 
| 1.4 办刊优势 | 第12-15页 | 
| 1.4.1 良好的办刊资源 | 第12-13页 | 
| 1.4.2 独立的办刊思想 | 第13-14页 | 
| 1.4.3 兼容并包的氛围 | 第14-15页 | 
| 第2章 《博览群书》的办刊特色 | 第15-26页 | 
| 2.1 刊物内容的特色分析 | 第15-17页 | 
| 2.1.1 栏目分类 | 第15-16页 | 
| 2.1.2 文章特色 | 第16-17页 | 
| 2.2 刊物形式的特色分析 | 第17-20页 | 
| 2.2.1 封面设计特色 | 第17-19页 | 
| 2.2.2 版式设计特色 | 第19-20页 | 
| 2.3 刊物活动策划的特色分析 | 第20-21页 | 
| 2.4 办刊理念的特色分析 | 第21-26页 | 
| 2.4.1 学术性强 | 第21-22页 | 
| 2.4.2 视野前沿 | 第22页 | 
| 2.4.3 思考理性 | 第22-23页 | 
| 2.4.4 陶性冶情 | 第23页 | 
| 2.4.5 读者本位 | 第23-26页 | 
| 第3章 《博览群书》作者和受众的分析 | 第26-33页 | 
| 3.1 对作者的分析 | 第26-30页 | 
| 3.1.1 作者的年龄构成 | 第28页 | 
| 3.1.2 作者的单位构成 | 第28-29页 | 
| 3.1.3 作者的地区分布 | 第29-30页 | 
| 3.2 对受众的分析 | 第30-33页 | 
| 3.2.1 阅读动机 | 第30-31页 | 
| 3.2.2 受众的构成 | 第31-33页 | 
| 第4章 《博览群书》的传播学特色分析 | 第33-37页 | 
| 4.1 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传播模式 | 第33页 | 
| 4.2 选题与策划——对读者的“议程设置” | 第33-34页 | 
| 4.3 作者的权威性——“意见领袖”与“可信性效果” | 第34-35页 | 
| 4.4 全程控制——文章的“把关人” | 第35-37页 | 
| 第5章 《博览群书》面临的挑战和今后发展的思考 | 第37-44页 | 
| 5.1 《博览群书》面临的挑战 | 第37-38页 | 
| 5.1.1 市场竞争带来的挑战 | 第37页 | 
| 5.1.2 网络普及带来的挑战 | 第37-38页 | 
| 5.1.3 转企改制带来的挑战 | 第38页 | 
| 5.1.4 杂志同质化带来的挑战 | 第38页 | 
| 5.2 对《博览群书》今后发展的思考 | 第38-44页 | 
| 5.2.1 控制篇幅,做到短小精悍 | 第39页 | 
| 5.2.2 拓宽发行渠道 | 第39-40页 | 
| 5.2.3 吸引并留住人才 | 第40页 | 
| 5.2.4 加强市场推广和品牌建设 | 第40-41页 | 
| 5.2.5 利用品牌延伸,谋求深层次的发展 | 第41-42页 | 
| 5.2.6 担当起振兴全民族阅读习惯和理性精神的使命 | 第42-44页 | 
| 结语 | 第44-45页 |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 致谢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