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1.2 烟气同时脱硫脱硝技术概论 | 第11-12页 |
1.2.1 脉冲电晕等离子体法 | 第11页 |
1.2.2 臭氧氧化法 | 第11页 |
1.2.3 干式吸附法 | 第11-12页 |
1.2.4 湿式吸收法 | 第12页 |
1.3 湿法同时脱硫脱硝技术 | 第12-15页 |
1.3.1 氧化吸收法 | 第12-14页 |
1.3.2 络合吸收法 | 第14-15页 |
1.3.3 其他吸收法 | 第15页 |
1.4 本文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5-16页 |
1.4.1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4.2 本文研究方法 | 第16页 |
1.5 小结 | 第16-17页 |
第2章 过硼酸钠 | 第17-19页 |
2.1 引言 | 第17页 |
2.2 过硼酸钠基本性质及制备 | 第17-18页 |
2.3 过硼酸钠的应用 | 第18页 |
2.4 小结 | 第18-19页 |
第3章 烟气同时脱硫脱硝模拟实验 | 第19-26页 |
3.1 引言 | 第19页 |
3.2 实验设备及试剂 | 第19-21页 |
3.2.1 实验设备及试剂清单 | 第19-20页 |
3.2.2 烟气分析仪操作方法 | 第20-21页 |
3.3 实验系统构成 | 第21-22页 |
3.3.1 模拟烟气系统 | 第21页 |
3.3.2 反应系统 | 第21-22页 |
3.3.3 温控系统 | 第22页 |
3.3.4 烟气分析系统 | 第22页 |
3.3.5 尾气处理系统 | 第22页 |
3.4 实验流程步骤 | 第22-24页 |
3.4.1 准备阶段 | 第22页 |
3.4.2 实验阶段 | 第22-23页 |
3.4.3 实验流程设计 | 第23-24页 |
3.5 脱除效率的计算 | 第24-25页 |
3.6 小结 | 第25-26页 |
第4章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26-34页 |
4.1 引言 | 第26页 |
4.2 实验结果 | 第26-31页 |
4.2.1 催化剂的筛选 | 第26-27页 |
4.2.2 影响因素实验 | 第27-31页 |
4.3 反应机理分析 | 第31-33页 |
4.4 小结 | 第33-34页 |
第5章 过硼酸钠湿法同时脱硫脱硝改良实验研究 | 第34-38页 |
5.1 引言 | 第34页 |
5.2 实验步骤 | 第34-35页 |
5.2.1 稳定剂的筛选 | 第34页 |
5.2.2 稳定剂浓度对模拟烟气脱硫脱硝效率的影响 | 第34-35页 |
5.3 实验结果 | 第35-37页 |
5.3.1 稳定剂的筛选 | 第35-36页 |
5.3.2 稳定剂浓度对模拟烟气脱硫脱硝效率的影响 | 第36-37页 |
5.4 小结 | 第37-38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38-40页 |
6.1 引言 | 第38页 |
6.2 研究结论 | 第38页 |
6.3 研究展望 | 第38-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3-44页 |
致谢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