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体育中使用兴奋剂问题的伦理审问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10-14页 |
第一章 竞技体育中的兴奋剂问题 | 第14-22页 |
第一节 竞技体育、兴奋剂的有关概念 | 第14-17页 |
一、 竞技体育的界定 | 第14页 |
二、 体育伦理精神 | 第14-15页 |
三、 兴奋剂的概念 | 第15-17页 |
第二节 兴奋剂的历史与反兴奋剂使用之路 | 第17-19页 |
一、 开启潘多拉魔盒 | 第17-18页 |
二、 兴奋剂的发展之路 | 第18-19页 |
第三节 反兴奋剂的发展之路 | 第19-22页 |
第二章 使用兴奋剂带来的的伦理危害 | 第22-43页 |
第一节 对运动员身体心健康的危害 | 第22-24页 |
第二节 使用兴奋剂有悖于体育精神 | 第24-32页 |
一、 人本精神的违背 | 第25-26页 |
二、 公平竞争精神的违背 | 第26-27页 |
三、 使用兴奋剂是对奥运精神本质的违背 | 第27-28页 |
四、 科技对竞技体育的异化 | 第28-32页 |
第三节 使用兴奋剂违背体育伦理原则 | 第32-43页 |
一、 公平原则的违背 | 第33-35页 |
二、 人道原则的违背 | 第35-37页 |
三、 贵生原则的违背 | 第37-40页 |
四、 不伤害原则的违背 | 第40-43页 |
第三章 竞技体育中使用兴奋剂问题的归因 | 第43-54页 |
第一节 功利化的利益驱使 | 第43-45页 |
一、 追逐个人名气和声望 | 第44页 |
二、 追求高额奖金和物质利益 | 第44-45页 |
第二节 科技发展的负面影响 | 第45-47页 |
第三节 体育伦理道德的失范 | 第47-50页 |
一、 转型时期的道德失范 | 第47-48页 |
二、 道德教育的偏失 | 第48-50页 |
第四节 社会评价的偏失 | 第50-51页 |
第五节 竞技体育制度的不健全 | 第51-54页 |
一、 体育法制的不完善 | 第51-52页 |
二、 兴奋剂检测水平的滞后 | 第52-54页 |
第四章 竞技体育运动中使用兴奋剂问题的消解 | 第54-66页 |
第一节 完善竞技体育伦理价值体系 | 第54-57页 |
一、 以人为本 | 第54-55页 |
二、 公平诚信 | 第55-56页 |
三、 参与共享 | 第56页 |
四、 团结友谊 | 第56-57页 |
第二节 发展和完善体育道德教育方法 | 第57-59页 |
一、 教育的长期性、渐进性和反复性相结合 | 第57-58页 |
二、 教育的多端性与兼顾性并存 | 第58-59页 |
三、 注重实践性和引导性相结合 | 第59页 |
第三节 建立科学的体育道德评价体系 | 第59-62页 |
第四节 建设完善舆论监督机制 | 第62-64页 |
一、 正确的舆论导向 | 第62页 |
二、 建立和完善客观高效的新闻传播机制 | 第62-63页 |
三、 罚恶扬善的舆论环境 | 第63页 |
四、 全方位多媒体覆盖,增强舆论作用 | 第63-64页 |
第五节 加强体育法制建设 | 第64页 |
第六节 加强国际交流提高兴奋剂检测水平 | 第64-66页 |
结语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2页 |
致谢 | 第72-74页 |